她對中國議題談到最多的一次,是接受「60分鐘」(60 Minutes)訪問。她說:「美國必須贏得與中國21世紀的競爭,我們必須有具備競爭、贏得勝利的能力。我們不應尋求衝突。我們有一些原則,包括要確保美國的商業利益。」
曾傳言可能是賀錦麗國務卿人選的民主黨聯邦參議員墨菲(Chris Murphy)8月接受中央社訪問時指出,賀錦麗對兩岸的政策,大致上會延續拜登路線。「國際危機組織」的報告、華府智庫學者的分析,也持類似看法。
拜登的對中政策有3面向:加速國內投資以減少對外依賴;加強夥伴結盟以強化韌性;避免關鍵科技流入中國,不尋求非必要的衝突。這種「去風險」(de-risking)的「小院子、高圍牆」的策略,與對中國「全面脫鉤」不同。
反應於實際的政策,包括提供企業在美研發製造半導體誘因、管制高科技技術流入中國、強化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四方安全對話(Quad)等多邊機制、以及建立並維持與中國的對話機制,管理雙方的競爭關係。
此外,許多學者也預期,賀錦麗的對中政策不會忽略人權的面向。賀錦麗在聯邦參議員任內,曾提案、或連署支持香港民主、維吾爾族人權的法案。她2019年參加民主黨黨內初選時曾說,必須重視中國極糟糕的人權紀錄。
川賀二人均未明確承諾中國武力犯台時協訪台灣
關於台灣議題,川普、賀錦麗在選戰中的著墨不多,都沒有主動、正面提出台灣政策。被問到美國是否在中國武力犯台時協防台灣?兩人沒有明確承諾。
賀錦麗對「60分鐘」說,她「不討論假設性問題」,但是美國需確保維持一中政策,這包括「支持台灣有自我防衛的能力,確保台灣海峽的自由」;美國也必須確保與中國保持暢通的溝通管道,特別是軍事層面的溝通。
川普曾多次回答協防台灣議題。他說過,中國若入侵台灣,他會轟炸北京。他也曾表達,要保衛半個地球外的台灣有實際困難度,以及台灣應支付美國防衛費用。他並曾提到,台灣的國防預算應占台灣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0%。
川普最新的說法是,在他任內,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不會對台動武,因為他與習的關係穩固。如果中國「進入台灣」,他將會對中國課徵150%到200%的關稅。
川普也曾說,台灣搶走美國的晶片生意。這番話引起學者解讀,指川普當選後,可能推翻拜登政府將依「晶片法」(CHIPS and Science Act)提供約66億美元(約新台幣2118億元)的直接補助給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設廠的台積電。
川普10月底接受Podcast節目訪問時,再度質疑「晶片法」對於給外國公司的補助,並說,大可對這些公司課關稅,讓這些公司用自己的錢到美國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