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從研究調查船的興建與海域調查談國安

2024-11-06 06:10

? 人氣

中國研究船「實驗6號」停泊在斯里蘭卡的港口。(美聯社)

中國研究船「實驗6號」停泊在斯里蘭卡的港口。(美聯社)

蔡英文前總統在「國家船模實驗室動土典禮」中,曾指出「國家船模實驗室」的興建是「向世界宣示臺灣全力發展國艦國造的決心」,期盼透過「國艦國造」堅守民主、自由,為國人打造更繁榮、安全的國家。不論是國艦國造、潛艦國造,造艦確實是國安不可或缺的一環,但國安的維持卻不是僅此一環而能竟其功,對海域物理環境的掌握與長期資料的研析,則是維持船艦航安與國安應用的關鍵後盾。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去年大約此時,中國最先進的研究船珠海雲號曾以十分不尋常的航道環繞台灣周圍海域一圈。這艘船於去年十月底從其珠海母港出發,循台灣海峽前往大連,並停泊在大連測控技術研究所的碼頭,該所主要從事中國海軍的船舶振動與水下聲學之研究。回程則繞道台灣東部海域,行經北部海域時,該船速度減慢,顯然是在進行某種調查作業,然後緊密貼著24海里線航行過台灣東部,回到珠海。這樣的繞行路徑對民用的科研船舶而言實非比尋常。事實上,中國常以科學研究作為表面的理由,有規畫地使用研究船從事周邊海域的水文、地形等海域物理環境調查,這些資料都將成為中國海軍擴充影響海域的前導工作。

珠海雲號是一艘可作為母船的研究船,其上配備有空中無人機、海面無人船、海下無人載具。以母船為中心,可偵蒐海域環境範圍達半徑80公里、空中4000公尺、海下1500公尺的三維空間,是灰色地帶大範圍海域調查的先進船舶。所以該船雖未進入我國的禁限制水域,但我們沒有理由不擔心相關的水文、地形、底質資料已遭到蒐集。

我國海域的研究,目前雖有四艘隸屬於各大學與法人的研究船在執行,這些研究船大多屬於中小型船舶,沒有配置較齊全的先進探測儀器,主要供作學研界的學術探討之用,也未有規畫地作大範圍或全面性的海域調查,以致許多海域的資料都相當殘缺,東部與西南部深水海域的資料更是如此,這對我國船艦作戰是相當不利的;譬如地形、水下溫度、深度、鹽度、內波的資訊統合,有助我艦的安全航行與躲藏,並有助對敵艦的追蹤。

事實上,水下國安與物理環境有密切關係,因為水下環境的物理特性會直接影響各種國安行動和技術的運用,像是潛艦的隱蔽性、聲納的效能、以及水中武器的準確性。以水下聲學來說,水中的聲音傳播特性對水下作戰至關重要,但聲波在水中傳播受到水溫、鹽度、壓力等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會改變聲波的折射角度和範圍,影響聲納的探測距離和準確性。因此,了解水下聲學環境可以幫助我方更有效地使用聲納探測和反潛裝備。另外,水中的溫度和鹽度變化會形成「聲道」,潛艦可以利用這些聲道進行隱蔽,避免被敵方聲納探測到。

再者,海流的流向和強度,以及潮汐的變化,則會影響潛艦和水下無人載具的操控和航行。我們需要考慮這些環境變數來規劃行動,並使用動力或定位系統來消彌這些外部影響。

另外,海底山脈、山脊和峽谷這樣的地形特徵可為潛艦提供天然的掩護,潛艦可以利用這些地形來躲避敵方聲納的偵測或掩蓋其聲學特徵。透過對這些地形調查測繪與深入了解,我方能更好地利用這些天然隱蔽點,或分析潛在的敵艦路線。

這些物理參數和現象都必須做長期的調查與監測,方能在需要時,讓決策者做出最有利的國安策略,保障我方的國力與國家的安全。海洋是屏障,但如果我們的屏障被摸透了,而我們自己卻還懵懂未知,那這片海就變成是敵方的屏障了!在對岸日趨蠶食灰色海域之際,我國亟需興建能作大規模調查的大型研究調查船,儘速進行相關的工作與研究,亡羊補牢猶未晚。

*作者為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