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沁瑜觀點: 從搖籃到搖籃,郭智輝不只是賣牛奶的女孩

2024-11-09 06:30

? 人氣

經濟部長郭智輝6日至立法院備詢。(柯承惠攝)

經濟部長郭智輝6日至立法院備詢。(柯承惠攝)

輝達(NVIDIA)旋風歷歷在目,黃仁勳的演講中,教育圈的大家除了專注他講了什麼,也同時在他的背板中尋找自己的學校和位置。大家都期待輝達帶給大家什麼,卻不去想: 你有什麼?他憑什麼要給?在郭智輝部長與賴士葆就輝達投資綠能承諾的討論中,兩人的立場截然不同,當然這是大家習以為常、每天都在上演的政治立場與思維衝突。先不說這郭智輝能不能達成這件事,但他以「我們可以給他」的積極態度,至少先展現了願景驅動的企圖,試圖透過對綠能發展的承諾來吸引外資,推動產業革新;相反地,我在賴士葆的質疑則反映了讀出了他對創新政策的不信任感。這種積極與謹慎的矛盾不僅存在於經濟政策領域,也影響著當前的高等教育。然而,高教中的守舊不只是被動的防禦,更像是阻礙進步的枷鎖,對學校的發展和學生的未來造成傷害。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在我的教學實踐中,我積極引入適合學生的數位學習,教學生善用AI工具,並與宏達電(HTC)合作導入擴增實境(AR)和虛擬實境(VR)設備,讓學生親身體驗最新的科技與應用,以培養他們的競爭力。

此外,我也持續拓展與產業的連結,連續數年邀請企業創辦人或高階主管來校分享創業理念、職場經驗與ESG策略,幫助學生了解最新的社會趨勢和市場動態。身為一位母親和教育工作者,面對當前與未來的不確定性,我深知教育必須為學生提供能面對變動的工具和視野。然而,多年來,一股無形的保守力量不斷對這些努力施加阻力,延緩每一項創新的嘗試。這種情況不僅讓革新變得困難,也是教育體制中的深層問題。

當教育資源被保守政策緊緊掌控時,創新的教學方法往往被邊緣化,積極的教師也可能受到排擠。結果是,學生無法從這些新興科技與方法中受益,教育體系也失去了應有的彈性,難以應對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

在產學合作方面,這種僵化的保守影響更加明顯。企業希望找到優秀的未來人才,但學校卻又習慣從防弊的角度審視每一項合作,態度謹慎且過度防備。不論是我引入業界朋友授課,建立產學合作,遇到的阻礙多來自於體制內的守舊慣性,美其名是保護學校,但實質上阻礙與企業間更深入的合作。

學校一方面希望獲得更多的企業資源,另一方面又害怕新事物,這種矛盾心態使得學校與實際的市場脫節。不僅學生,連教師也失去了探索產業實際需求的機會。最終,這種惰性循環讓學校陷入封閉的困境,無法在交流中獲得實質資源,提升社會影響力。除了削弱了學生的職業競爭力,也偏離了教育應該培養學生面向未來的初衷。

為了讓課程更貼近學生的真實需求,我自費參加永續發展相關課程進修、考取永續管理師證照,並將這些理念融入教學,期望培養出有能力應對全球變遷的學生。然而,這樣的努力往往不被理解,甚至被視為「愛出風頭、博取關注」的表面工作。過度保守使教育體系面對未來挑戰時更加脆弱,缺乏必要的適應力。實際上,這種心態是剝奪學生競爭力的主要因素。僵化的思維帶來的風險,正如在經濟政策中忽視大膽承諾綠能發展一樣:當環境發生劇變時,教育體系能否及時調整,取決於我們是否採取了足夠前瞻性的行動。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