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年輕世代投票行為大轉變:性別分歧日深,網紅影響力凌駕傳統媒體

2024-11-14 18:00

? 人氣

參與造勢大會、支持川普的女性選民。(美聯社)

參與造勢大會、支持川普的女性選民。(美聯社)

川普(Donald Trump)再次獲得300多張選舉人票,成功打敗對手重返白宮,不少學者也開始喊話民主黨,除了檢討選舉政策外,還必須真正正視「選民投票模式」大轉變的現實。這種轉變在2024年大選中尤為明顯,包含拉丁裔、工人階級和非裔男性,這些原本都屬於民主黨票倉的人群,如今都選擇大幅右轉。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但除了上述三大族群外,政治學者還指出,對於民主黨未來最嚴重的警訊,或許將來自年輕男性群體。本屆大選的調查數據顯示,年齡介於18至29歲間的男性,非常積極且踴躍地力挺川普,讓其陣營獲得比賀錦麗多14%優勢,大舉扭轉過去數十年以來,年輕世代普遍支持左派候選人的刻板印象。

儘管普選票總數還在統計中,目前已知的選舉結果,顯示當前的美國社會,18至29歲年輕選民中間,出現一道極為巨大的裂痕:川普在年輕男性中,取得重大優勢;而賀錦麗則在年輕女性群體,比川普多贏了18個百分點優勢,而這個差距,是所有年齡層選民的兩倍。不過,在性別政治傾向一塊,美國現狀並非唯一特例,英國國會、德國議會與南韓總統大選,也都出現年輕世代男女政治兩極化的現象。

衛報》引述4國選舉民調舉例,其中距離台灣最近的南韓,2022年總統選舉中,各年齡層男女選民的投票偏好其實差距很小,唯獨在18至29歲年齡段,出現非常顯著差距。同樣的狀況也在倫敦與柏林上演:「2024年英國國會大選中,支持綠黨(Green)的年輕女性比例,幾乎是年輕男性兩倍(23%對12%);相反地有更多年輕男性,會選擇支持法拉奇(Nigel Farage)極右派政黨」。至於在德國,近期調查顯示,支持極右派「另類選擇黨」(AfD)的18至29歲男性,數量是同年齡層女性2倍。

2024年11月5日,加州選民正在投票。(美聯社)
2024年11月5日,加州選民正在投票。(美聯社)

至於2023年波蘭國會大選期間,極右派「聯盟黨」(Confederation)雖然結果未達預期,但採取反對疫苗強制接種與外來移民、質疑氣候變遷危機,甚至有候選人公開支持厭女立場,或在公開場合表態不支持「女性擁有投票權」,這種採取極端立場的黨派,卻依然獲得該國18至29歲年輕男性堅定的支持。

國王學院高級講師埃文斯博士(Dr Alice Evans)表示,根據某些民調,年輕世代不只出現男性向右轉,也同時反映女性向左移動的趨勢。如果以美國為例,Z世代男女的觀點分歧最大之處,就在環境保護、槍支管制和墮胎權等議題。「愈來愈多年輕男性擔心,多元化、平等與包容(DEI)議題會不會無線上綱,有些人甚至開始質疑,所謂讓女性獲得機會與成就,是否就是以犧牲男性為代價達成。」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