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政部公布半年度匯率政策報告,檢視期間2023年下半年至2024年上半年,本次未將任何貿易對手國列為匯率操縱國,新增韓國為觀察名單,台灣、中國大陸、德國、新加坡及越南仍是「留校察看」,馬來西亞則脫離觀察名單。針對美方對台灣提出2大建議,台灣中央銀行也在今(15)日做出最新回應。
美國財政部匯率政策報告的三項檢視標準,分別為對美商品及服務貿易順差逾150億美元;經常帳順差對GDP比率超過3%或依美國財政部模型估算該經濟體有龐大經常帳缺口;淨買匯金額對GDP比率超過2%,而且12個月中有8個月以上為淨買匯。
根據本次匯率政策報告指出,台灣對美國商品及服務貿易順差達570億美元、台灣經常帳順差對GDP比率為14.7%、央行淨賣匯約110億美元。由於台灣觸及前兩項美方檢視標準,因此持續續列為觀察名單。
實際上,央行總裁楊金龍日前就在立法院提到,未來台灣持續列為觀察名單「恐成常態」,但在與美國財政部溝通時,對方也了解台灣對美國的順差,主要是因為美國對台灣科技產品需求劇增。
此外,美國最新報告對台灣提出2大建議,首先是密切關注非銀行的金融部門風險,包括匯率風險;央行進行外匯干預應有限度,讓匯率走勢反映經濟基本面。
不過,比起前一次的報告(今年6月),這次少了一項建議:「宜採行審慎的政策搭配措施,以更能抵禦外部衝擊,並改善經濟結構性問題以降低外部失衡。」
央行官員說明,所謂經濟結構性問題,美方通常關注的是經常帳順差對GDP比率居高不下,這是反映國內累積龐大超額儲蓄所致,台灣本身也希望促進消費、增加投資,逐步減少超額儲蓄的規模,但這沒有特效藥,而是屬於中長期的結構性問題,和匯率的關係更是微乎其微,估計美方也能理解。
官員強調,央行與美國財政部溝通管道順暢,上述美方相關建議,實與央行經營目標及匯率政策一致。未來雙方仍將在良好的互動基礎上,持續針對總體經濟及匯率政策等議題交換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