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眾人潛意識裡其實把中國大陸視為「烏托邦」,否則「人間」又豈有體制之分?當西方與台灣處於後資本主義時代,處處強調要「接住」彼此的心理與情緒時,中國大陸在被高度壓縮的時空裡經歷了經濟奇跡、社會變遷與結構轉型,個人所承擔的壓力可想而知,微觀個體需要被重視與關注,當然也需要被「接住」。這是中共在宣揚追求「人民美好生活」與「長治久安」時,必然要面對的挑戰與課題,但這些社會問題絕非中國大陸所獨有,「沒有人是局外人」。
剪裁中國加深偏見,卻對美國支持以色列無差別殺人默不作聲
主流壟斷話語習以為常地用斷章取義和以偏概全的視角來看待中國大陸,從而替無以為繼的心理優越感「續命」,眾人被引領只看得到中國大陸的悲劇與傷痛,卻忘了只要做為一個人,就會有悲歡離合、喜怒哀樂。所以在珠海「大車殺人」案之後登場的珠海航展,中國成為繼美國後第2個擁有「雙隱形戰機」的國家,其正向成就的一面便往往被視而不見,只要有人捅破了這層「窗紙」,例如脫口而出「中國強」的「小艦長」呂禮詩,自然成為綠營眼中「不忠」又「媚共」,得「封口」的對象。
珠海在同一時間發生「大車殺人」,又登場展示「大國殺器」的航展,或許有人認為此乃體現出「兩種中國」。但珠海同時展現出來的眼淚與笑容,恰恰提醒我們必須見樹又見林,中國大陸既有強硬的肌肉,也有等待被接住的心靈,同構為「一種中國」。任何對中國的剪裁或切割,都只是在加深偏見,鞏固既得利益政客希望世人所誤讀、錯判的想像與認知。
「無差別殺人」近來在中國大陸較為密集的發生,無疑是敲響中國社會的警鐘,需要更多的關懷和溫情,以及公平與正義,才能解消現代性帶來的社會困局與個體焦慮,從而安定人心。但其敲響的還包括世界的警鐘,如果我們對「無差別殺人」感到義憤填膺,何以對霸權國家支持的國家級別「無差別殺人」──加薩地區正在遭受的種族滅絕──竟然默不作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