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大陸社會很不平靜,特別是11月11日晚上廣東珠海發生越野車撞死35人惡性事件,震動中南海。不到一周,16日江蘇宜興則發生持刀殺人案,造成8人死亡,17人受傷。在台灣和西方媒體眼中,還要往前追溯到河南鄭州大學生「夜騎開封」熱潮遭禁,紛紛為之戴上「陰間濾鏡」,給出各種中國「又要崩潰」的說法。
西方與台灣的「陰間濾鏡」,等不到「灑狗血」式的渲染挑動
《美國之音》稱,這些現象說明了「中國人民找不到出路」。《紐約時報》質疑,官方「封閉訊息」,「審查機器迅速啟動」。《德國之聲》則用著陰陽怪氣的筆法,感嘆中共當局就怕「自由」兩字。而在台海拉起兩岸封鎖線的民進黨政府,當然不會缺席,海基會站到了第一線,強調中國大陸由於高度社會壓力和經濟低迷,加上貧富差距懸殊,產生大量社會怨恨,顯示政權高度敏感緊張云云。
事實上,這些說法長年以來不絕於耳,彷彿一套套準備好的「中國論述」,凡是中國大陸一旦發生了種種人為或意外事件,就把這些論調搬出來反覆地大書特書。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當中國大陸快速發展進入社會轉型陣痛期時,內在的矛盾也在高速積累與激化,因此習近平與李強接連對珠海事件做出指示。前者要求「及時化解矛盾糾紛,嚴防發生極端案件,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社會穩定」;後者指示「要防控結合,切實做好風險隱患和社會矛盾排查化解,確保社會大局穩定」。
中共對於社會事件的處理模式,往往有別於所謂「民主社會」的做法,不能說因為缺乏媒體與社交平台上各種「灑狗血」式的渲染,就輕易地戴上「鎮壓」或「封鎖」的帽子。至少珠海與宜興兩個殺人事件,當地公安局第一時間都在網上發出公開的「警情通報」,兩地官方也隨即做出回應,既部署處置工作,也公布處理進度。換言之,在講究維穩的最高原則之同時,官方扮演了社會減震吸壓海棉的角色,啟動自我糾錯與化解衝突等機制。
「人間」豈有體制之分,難道已將中國大陸當成「烏托邦」?
平心而論,當台灣和西方伸出一隻手指指責中國時,別忘了其他手指卻指向了自己。美國難道不正是因為「人民找不到出路」,連總統候選人都會被刺殺,絕望到只能寄希望於怪咖川普(Donald Trump),一個重罪之人被當成道德天使,無非是對國家最大的諷刺。更別說歐洲國家了,極右翼政治勢力的崛起,同樣象徵社會怒火愈燒愈旺。
我們所處的台灣,有資格嘲諷中國大陸「大量社會怨恨」,「政權高度緊張」嗎?從馬英九執政末期開始,總統府防撞設施屢屢升級,放置鋼製花台,增加阻車設備等等。蔡英文時期總統官邸門口架設層層拒馬,連台北市都出現了「柵欄圍城」景象。社會層面則從2009年起陸續發生無差別隨機殺人案,2014年的「鄭捷捷運砍殺案」、2016年的「小燈泡事件」,都令大眾惶恐不安,致使民進黨政府宣稱要建構「社會安全網」,可是直到近幾日,都還傳出北捷、高鐵的持刀攻擊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