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嘆的是,面對學生提問「總統一天的行程是什麼?」賴清德用接見外賓時,訪賓半開玩笑的話回以,「全世界最忙的總統是澤倫斯基,第二忙的應該就是台灣總統。」俄烏戰爭打了二年多,國困兵疲傷亡慘重,總統忙著把國家帶往戰爭,這是個一點都不好玩的笑話,還好,賴清德帶過一筆,就流水帳地細數他每天要做的事,包括「傾聽民意」,這也是他與高中生座談的原因,他如果真心聆聽「民意」,就要更深刻的思索為什麼高中生會問「能否帶領國家走向和平」?這個問題的背後是─年輕人不要戰爭,做為國家領導人不該把年輕人送向戰場。
至於建中學弟問他「如何解決朝野惡鬥等失序問題」?賴清德開出的解方是「民主」,好聽話是「不論哪個政黨執政或在野,都要建立一個國家利益高於政黨利益的政治文化,朝野攻防的時候,政黨利益也不可以在人民利益之前」,但高中生沒問,他也沒給答案的是─為什麼獨立機人事提名「全綠」?為什麼國家事業單位不是「用人唯綠」就是「用人唯親(信),前朝是蔡友友,如今則是賴友友,民進黨何曾把國家利益擺在政黨利益之前?
提名唯親信,拿憲法法庭抗衡國會,皆非「民主」
賴清德進一步解釋他口中的「民主」,民意代表和民選首長背後都有一定的民意基礎,「但是界限在哪裏?」言下之意,做為民選總統,他也有民意為後盾,那就要衡量民選總統和民意代表(立委)間「民意基礎的界限」,他却忽略了憲政體制下,國會(立法院)就是最高民意機關,在非選舉期間,立法委員行使職權代表的就是民意,而他恰恰就是忽略「新國會」的六成民意,賴清德執意以他的四成民意對抗六成在野立委的民意,衝突勢必發生。
總統的民意並不高立委的民意一等,賴清德又援引「憲政體制」,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五權機關各有權責,他認為朝野後防謹守憲政分際,也是解方,顯而易見,他是拿憲法法庭對國會改革法案「違憲」判決為救援,民意基礎不足就靠憲法法庭,這就是最大的問題,全綠大法官做出民主退步的判決,把國會職權限縮到差堪與兩蔣威權時代比擬,甚至還要倒退,民主開放三十多年國會力爭的正常化權責,舉凡調查權、質詢權、人事同意權,無不被壓制,這不是解方,相反的,這是賴清德大權獨攬的自嗨幻劑。
總統與青年學子對話值得肯定,這個論壇是自前總統蔡英文就任以來的第九期,遺憾的是,賴清德談起戰爭與和平,讓人神經緊繃,談起民主讓人無言以對,他的表現未必比蔡英文差,只是,賴清德面對的內外處境比蔡英文更艱難,耽溺於同溫層裡的自嗨,無法真正領導國家,遑論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