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安友與施道安的名著《沒有安全感的強國》即將發行中文新版。此刻,全球在防範中國崛起,中國「銳實力」正引起全球警戒,美中貿易戰打得火熱,討論中國缺乏安全感,會不會不合時宜?而中國強力推動「一帶一路」;以強大購買力在全球進行採購、投資和擴張;針對台灣外交圍堵、侵門踏戶,這樣的強國怎麼會脆弱呢?這部討論中國對外關係的專著,針對中國決策者的心理,提供一個深刻的悖論:中國那些看起來是侵略性的行為,起因是為了追尋自身的安全。這本書詳細解釋為何中國一方面快速崛起,卻同時高度缺乏安全感。作者有力地闡釋了中國這樣一個表面上自信滿滿的「強國」,其實內在充滿著恐懼、矛盾與焦慮。
●中國為何沒有安全感?
1996年,台灣歷史上第一次由全體國民選舉總統,中國政府發動飛彈軍演,試圖阻止大選。美國出動了兩個航母戰鬥群在台灣東部海域與解放軍對峙,戰爭一觸即發。為何中國對台灣直選總統反應如此激烈?因為這場選舉將落實台灣作為「主權在民的國家」。當時,中國剛脫離外匯短缺的窘境,所謂「中國崛起」仍在初始階段,但「中國因素」已經進入台灣的政治視野,只是當時尚未以此命名。黎安友當時即出版了《長城與空城計》(1997年),分析中國戰略處境的脆弱之處,正因為極度缺乏安全感,而使得北京非常擔心台灣變成永遠的圍堵中國的基地。
二十幾年來,世界局勢發生了重大變遷,中國國力大幅提升,累積超過三兆美元外匯(一度曾高達四兆餘元),執行了軍事現代化;北京奧運(2008年)的璀璨煙火宣告中國邁向「文明世界」;孔子學院遍布全球(僅在非洲就有數十所),中國資金遊走世界。「中國機會論」與「中國威脅論」牽引著全球政經菁英的神經。但是,黎安友與施道安卻主張:中國即使已成強權,依然欠缺安全感。這是《沒有安全感的強國》的核心命題,是否令人詫異?
其實,這種觀點並不特異。曾任美國副助理國務卿的謝淑麗(Susan Shirk)就曾用「脆弱的超級強權」來形容崛起中的中國:中國領導者有極為強烈的不安全感,這個國家越發達繁榮,中南海統治集團就越備感威脅。中國的不安全感從何而來?至少有三個重要層面。第一,國內局勢造成的不安全感。人心惶惶的集體心理,瀰漫全社會,從統治圈子、官僚、資本家(包括無數靠權貴關係起家的官商)、到庶民百姓。為什麼?貪污腐敗、抗爭迭起、高壓維穩、公安城管濫權、分配不均、貧富差距擴大、公共建設品質低落、黑心商品、毒奶、霧霾、假疫苗、環境生態惡化等數之不盡的問題,導致國家與社會皆充斥著乖誕的弄虛作假等行為模式。這一切問題,都與四十年來的高速經濟成長有關。除了鼓吹經濟表現,中共是一個根本上欠缺統治合法性的政權。問題如此劇烈,以至於革命再起之說甚囂塵上;2012年,習近平第五代接班前夕,中國高層傳聞熱衷閱讀法國思想家托克維爾的《舊體制與大革命》,想從法國經驗中吸取教訓、避開革命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