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婷觀點:加入「川普2.0」,馬斯克能不能做中美的「季辛吉2.0」?

2024-11-22 07:00

? 人氣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高級顧問、中國商務和經濟董事項目主任甘思德(Scott Kennedy)也對美媒CNBC表示,「過去幾個月,中國普遍對於馬斯克能否成為新的季辛吉,幫助促成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協議感到好奇」;《華爾街日報》也引述歐亞集團創辦人伊恩·布雷默(Ian Bremmer)的分析,稱中國領導人正試圖尋找平衡中美關係的可能,布雷默甚至斷言,「馬斯克決定與川普結盟,基本上他在中國的未來就取決於他能否在政治上有所作為。」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顯然,有部分分析認為,馬斯克可能作為非官方使節穿梭在中美之間,而這不僅有助馬斯克旗下產業的在華布局,也是北京樂見的發展。從現實條件來看,這種觀點不是毫無道理,畢竟馬斯克的在華身分確實特殊。

早在2014年,馬斯克便已規劃特斯拉到中國設廠,只是受到中美關係波動影響,這個計畫始終進展緩慢。到了2017年媒體才終於探知,特斯拉有機會取得上海地皮與豁免,成為中國第一家外商獨資的汽車公司。2018年相關工程終於啟動,中方以市價10%出售86萬平方米土地供特斯拉建廠,同時提供185億元人民幣貸款,利息為當時國內市場利率最低的3.9%,並保證在2019年完工且投產。時至今日,中國已是特斯拉最大海外市場,特斯拉也在2023年以交付94.7萬輛汽車的成績,奪下中國年度豪華品牌交付冠軍,並在2024年首次進入中國政府採購清單,是唯一入選的外資電動車品牌。

當然中國也在前述過程中獲益。北京之所以開放特斯拉來華設廠,關鍵原因就是中國也有意打造本土電動車的上下游產業鏈。從2024年資料來看,特斯拉上海工廠的零件本土化率超過95%,與特斯拉簽約的中國本土一級供應商已超過400家,其中有超過60家供應商進入特斯拉全球供應鏈體系;而特斯拉的專利開放政策同樣惠及中國相關產業,在特斯拉開放的222項專利中,有213項屬技術發明類專利,許多尤其是電動車產業核心,涵蓋電控、電池、整車製造、人機交互、電機、充電樁等領域。近年隨著特斯拉設廠,理想、蔚來、小鵬等電動車品牌也蓬勃發展,比亞迪更成為特斯拉的強勁對手。

整體來說,特斯拉的在華成功反映了供應鏈全球化的多重剖面:特斯拉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中國電動車產業發展,也推動了上下游產業鏈的繁榮,可以說是親手扶植自己的競爭對手;但中國政府的政策優惠、廣大的消費市場、完整的供應鏈支援,也給了特斯拉擴大產線的能量與底氣。這種與中國合作又競爭的複雜互動,成就了特斯拉的商業版圖,既讓馬斯克擁有「產業外交」的潛在能量,也基本解釋了馬斯克此前某些涉華發言的背後原因。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劉燕婷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