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婷觀點:俄烏戰爭終局大哉問─美俄如何「共管」烏克蘭?

2024-11-26 07:10

? 人氣

2024年11月19日,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基輔的最高拉達(Verkhovna Rada)發表演講。(美聯社)
2024年11月19日,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基輔的最高拉達(Verkhovna Rada)發表演講。(美聯社)

整體來說,「勝利計畫」展示了對於烏克蘭的理想規劃:擊退俄軍,並以加入北約為起點,與歐美在軍事、經濟上深度綑綁,最終成為歐陸的抗俄橋頭堡。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只是從現實條件來看,「勝利計畫」的處境恐怕就像烏克蘭的悲慘宿命,其結局掌握在美俄兩大國手中,而非操之在己。當中「擊退俄軍」這個前提,就是幾乎無法實現的艱難挑戰。一來,俄羅斯已經多次表明,「佔領地入俄」就是自己的談判底線;二來,即便西方軍援能讓烏克蘭抗俄兩年,烏方的有生力量也不可能無止境消耗。

根據與烏克蘭國防部關係密切的軍事衝突追蹤組織DeepStateMAP數據,自今年8月起,俄軍已經佔領烏克蘭1,200多平方公里土地,這是烏軍目前佔領庫爾斯克州面積的兩倍,也是俄軍2022年開戰以來的最快推進。《紐約時報》指出,烏軍之所以不斷敗退,是因俄軍已經摸索出有效但代價高昂的戰術:通過小規模步兵攻擊向前推進,以人員換取土地,而烏克蘭由於兵源不足,所以不得不在前線熱點間調動部隊,來避免防線崩潰。但即便如此,這也不是長久之道,根據位於基輔的安全智庫國防戰略中心(CDS)估計,到了12月,「前線可能會從目前位置向西移動30至35公里」。

因此即便澤倫斯基曾反覆重申,「不接受凍結衝突或領土換和平」,但以俄軍已經佔領烏克蘭近20%國土、不僅無意歸還加速推進來看,犧牲領土完整雖是烏克蘭極不樂見的發展,卻也恐怕是必須接受的現實。或許正因如此,澤倫斯基已在11月20日受訪時首度鬆口,烏克蘭將以外交而非軍事途徑收復克里米亞。

這一表態看似心懷希望,其實等同放棄「不接受凍結衝突或領土換和平」的長期堅持,因為如果克里米亞能被「外交途徑」收復,俄羅斯也就不會從2014年佔領該地至今。雖說澤倫斯基也強調,「烏克蘭不會在法律上承認任何被佔領地屬於俄羅斯」,但這種聲明的現實意義微乎其微,因為俄羅斯要的本就不是烏克蘭的公開承認,而是事實上的被迫默認,也就是放棄武力收復失地。

當然,澤倫斯基受訪只提克里米亞、沒有論及其他被佔領地,但這不表示「克里米亞模式」不能擴大適用,因為這種模式的基礎就在於:俄羅斯的佔領已是既成事實,且烏克蘭窮盡所有努力都無法改變,2014年後的克里米亞如此,2022年後的四州失地亦然。

因此不論基輔甘願與否,從眼下戰場現實來看,烏克蘭的分裂已成定局。

美國同不同意烏克蘭加入北約

如此一來,「勝利計畫」就直接面對下個問題:如果烏克蘭被迫「領土換和平」,能不能也為自己換來「北約門票」?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劉燕婷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