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戰爭:中國政策如何影響以色列、伊朗和黎巴嫩的華人社群

2024-11-30 08:43

? 人氣

中國長期以來一直站在伊朗一邊,在國際舞台上支持該國。標準全球(S&P Global)收集的數據顯示中國幾乎進口伊朗所有的石油。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憑藉兩國之間的牢固關係,在伊朗生活了12年的中國公民朱女士幾個月前在德黑蘭市中心開設了一家酒店,為來伊朗尋求商業機會的中國人提供服務。

在以色列和伊朗互相發動襲擊之前的幾個月,該酒店住滿了長期租戶和短期住客。但她說,局勢升級之後,由於擔心安全風險,「所有人都離開了」。

朱小姐說,離開的人擔心如果情況惡化,撤離的費用會很高,亦不確定會否有人協助他們撤離。

現在酒店空無一人,她的生意也受到了重大打擊。最終,中國的大力支持並沒有讓其國民在伊朗感到安全。

中國國旗帶來的安全感

但中國的中東政策並沒有讓所有海外僑民陷入困境。在黎巴嫩,中國與該國的友好關係也給僑民帶來了利好消息。

除了在以色列入侵後向黎巴嫩提供人道援助、樹立正面形象外,中國政府還從黎巴嫩撤離了200多名國民,這是近十年來的首次此類任務。

在中國大使館發出撤離呼籲後,在該國生活了三年的中國商人盧先生就登上了停靠在貝魯特港的一艘撤離船。

「我在 9月29日收到使館的通知,第二天我們就登上了開往塞普勒斯的船,」經塞普勒斯抵達沙烏地阿拉伯的盧先生說。

「現在提及《戰狼》這部電影實在是陳腔濫調了,」他笑道,「但當我看到中國國旗時,我真的感受到了那種強烈的安全感。」

夢想戰爭結束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響應撤離的呼籲。

目前尚無官方公開統計有多少中國公民在黎巴嫩生活,但據在貝魯特生活了20多年的趙穎介紹,戰前中國公民人數不到1000,其中許多是聯合國駐黎巴嫩南部維和部隊的中國軍隊成員。她說,撤離後,只有少數中國平民留在該國。

趙穎就是其中之一——在經歷了2006年以色列與真主黨戰爭並拒絕撤離後,她再次選擇留下來。她對黎巴嫩強烈的個人情感勝過留下來的風險。

趙穎在北京隨祖父母長大,後來搬到世界各地。她為自己的獨立感到自豪,但黎巴嫩給了她一個「她過去沒有想到過」的家。

嫁給一名黎巴嫩男子的她談到週日與家人共進午餐,在陽光明媚的日子前往海灘,以及現在「離不開」的塔布勒(Tabouleh)和扎塔爾(Zaatar)菜餚。

現在,身為兩個孩子的母親,趙穎說她不想離開黎巴嫩,並希望孩子能夠在這樣一個充滿愛和關懷的國家長大。

對中國政府來說,停火意味著該地區更加穩定——這對中國在中東的經濟野心至為關鍵。但對於該地區的許多僑民來說,恢復和平意味著更個人化的事情——在他們祖國以外的家過上正常的生活。

11月27日,黎巴嫩真主黨與以色列正式簽下停火協議,給長達一年多的戰爭畫上了一暫時的句號。現在仍身處黎巴嫩的趙穎也談起了戰爭結束之前許下的承諾。

在一個集結幾乎所有在黎中國公民的微信群組裡,人們早早就開始夢想戰爭結束。「如果黎巴嫩戰爭在年底前結束,我們承諾,按照黎巴嫩的傳統,我們將輪流舉辦晚宴,」趙穎說,「我們所有人都很沮喪,但我們必須有一些期待。」

國界另一邊、身在以色列的胡小姐的夢想也大致相同,她也希望戰爭能盡快結束。 「沒有人應該過這樣的生活。」她對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的痛苦表示哀悼。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