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金融研訓院(簡稱研訓院)今(2)日發布2024台灣金融生活調查,結果顯示,高達66%受訪者有自信能夠拒絕與破解金融詐騙,在國人被騙金額屢創新高之際顯得特別。另外,相較2022年,國人對金融商品非常了解與非常有自信的比率都下降,凸顯資訊氾濫年代,反而不利民眾吸收與判斷訊息。
台灣金融研訓院的台灣金融生活調查每兩年舉辦一次,今年是2020年來第三次發布。調查期間在今年5~6月,調查方法採家用電話訪問,抽樣對象為20歲以上民眾,樣本數3009人,抽樣方法依全國年齡及各縣市人口數分布抽樣。
整體而言,2024年台灣金融生活調查主要有五項發現,包括:一、民眾防詐意識高;二、購屋與投資熱潮下,借貸需求提升;三、對通膨有感,支應生活的壓力增加;四、緊急籌款能力有進步;五、新冠疫情強化了國人的保險保障意識。
詐騙橫行,今年電訪難度大增
調查顯示,超過6成5的受訪者(65.72%)有自信能夠拒絕與破解金融詐騙,不過,詐騙橫行也增加電訪難度。今年的整體拒訪率提高,從2022年的17.3%上升到20.8%,拒訪倍數(拒訪通數1萬8722通/成功3009通)為6.2倍,較2022年(1萬0559通/成功3000通)的3.5倍大幅攀升。
負責簡報的台灣金融研訓院普惠金融事業總處資深處長傅清源表示,受研訓院委託執行電訪的世新大學團隊,因為陸續有民眾質疑2024台灣金融生活調查的電訪是電話詐騙,世新大學團隊還特地發文給內政部警政署的165反詐騙進行備案。
詐騙推陳出新,高意識不等於免被騙
媒體詢問,將近66%國人有自信能拒絕與破解金融詐騙,為何國人被騙金額持續創下新高?台灣金融研訓院院長高一誠表示,「就算是提高到66%,還是有提升的空間,剩下的32%還是滿大的。每個人都有警覺與防詐意識,被詐騙的情況才能明顯改善。」
高一誠說,今年的2024台北金融科技展有看到一些新的防詐騙機制出現,這很好,「但是呢,同時我們會擔心說,會不會有新的詐騙手法,我想只要有人的地方,永遠不會有止盡的。我想數字背後的含義就是說,你還是沒辦法百分之百防止這樣的情況發生,但我們如果不努力的話,可能會更糟糕。」
訊息氾濫+素養不足,國人對金融服務了解與自信都低
調查也顯示,國人對金融商品服務的了解與使用自信仍有提升空間。相較2022年,完全不了解的比率從33.4%提高到34.4%,還算了解、非常了解的比率都下降,前者從22.7%降至21.3%,後者從4.2%降至2.0%。
與此同時,使用金融商品服務的自信程度,不太有自信的比率大幅提高,從24.1%增至33.3%,一舉走高9,2個百分點;非常有自信的比率則是下降,從5.0%降至2.1%,兩者若合符節。
傅清源表示,台灣金融生活調查除了電訪,也辦了8場訪談,受訪者反映最多的就是現在資訊太多了,「我東聽西聽南聽北聽,每個人講的又有衝突,所以搞到後來,我本來以為我知道,結果聽了以後發現我愈來愈不明白。」
以財經資訊為例,除了傳統意見領袖,例如金融機構的總經學家或高階主管、財經學者之外,也有不少財經網紅,發表意見的頻率可能比傳統意見領袖還高。所以,以投資債券為例,有的說現在是好時機,有的說再等等,民眾到底該聽誰的,不免愈聽愈迷茫。
國人對金融商品服務的了解與使用自信下降,也反映在國人金融素養不足。以高學歷者為例,一般會以為,學歷愈高,金融素養愈好,但本次調查顯示,無論專科或大學學歷,抑或研究所以上學歷,認為自己金融素養高的比率都不到5%。
專科或大學學歷者,僅1.7%認為自己金融素養高,研究所者以上學歷者,也僅4.8%認為自己的金融素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