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美國準總統川普即將上任,外界預料會持續使用化石燃料、輕再生能源的路線,海龍計畫執行長暨專案總監柯廷灝(Tim Kittelhake)今(10)日受訪表示,雖然美國在能源上走回頭路,短期內對亞洲離岸風電等綠能建設是利多,更有助於亞洲持續發展。
川普在過去選舉期間做出許多承諾,其中上任後最可能解除現任總統拜登的液化天然氣出口禁令,讓美國天然氣再度外銷,同時也會加速美國境內的天然氣開採,相當於美國重新擁抱石化燃料。
柯廷灝指出,過去一年國際上的不利因素相當多,有多家開發商放棄美國、英國等風場的開發資格,不過這也讓台灣重新回到投資人關注,雖然台灣市場依舊充滿挑戰,但認為台灣在亞太地區依舊很有機會發展。
至於川普即將上任後預料引發全球能源變化,柯廷灝認為,當美國的離岸風電計畫停擺,相關船隻、風電人才就會轉往歐洲及亞洲市場,尤其是亞洲與澳洲,已經有許多開發商及供應鏈正在布局。
柯廷灝指出,因美國接下來很可能會停止離岸風電的開發計畫,就以台灣3-1及3-2期的風場來說卻是利多,因為海上施工船隻的數量有限,當美國不再繼續推動,船隻就會有期程可在亞洲服務,同時也因美國需求降低,都能讓相關建設成本回穩,有助於市場重建秩序。
台灣取消國產化 看好未來區塊3-3期選商
當經濟部多次表態接下來離岸風電區塊開發3-3期選商不會有產業關聯性(國產化)的限制後,柯廷灝認為,政策鬆綁有助於外商投資人對台灣重啟興趣,當然海龍離岸風電是專案公司,要回歸到各個持股的母公司討論,後續是否會繼續在台投標,這要看各家股東的決定。
柯廷灝指出,在地國產化生產時有一定的好處,包含可以準時供應、避免跨國之間的運輸費用,不過也需要考量國產化的供應能力,依目前台灣規劃3-1及-3-2期離岸風電選商時,短短4年內就有10個風場專案要執行,這對台灣來說,供應鏈可能無法即時滿足各家開發商的需求,回歸到市場機制,讓各家開發商選擇最有利的方式。
柯廷灝說,過去也有許多有競爭力的離岸風電供應鏈落腳台灣,並且持續擴大生產,像是西門子歌美颯就在台灣持續擴廠,未來甚至有機會可以將台灣製的機艙外銷至日本及韓國,這點是台灣創造出來的利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