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鈞凱專欄:「不要統戰部,難道要解放軍?」

2024-12-16 06:10

? 人氣

最近台灣輿論最火紅的熱議詞,非「中共統戰」莫屬。但人們普遍不知道其「本來面目」,從而視之為洪水猛獸。(資料照,美聯社)

最近台灣輿論最火紅的熱議詞,非「中共統戰」莫屬。但人們普遍不知道其「本來面目」,從而視之為洪水猛獸。(資料照,美聯社)

最近台灣輿論最火紅的熱議詞,非「中共統戰」莫屬。馬龍、楊倩等陸生訪台是「統戰」,雙城論壇是「統戰」,鍾明軒等網紅、YouTuber去大陸拍片是「統戰」,還有自稱揭露「中國統戰部如何收買台灣網紅」的「統戰紀錄片」引爆話題。於是受執政黨青睞與重用的黑熊立委,跳出來以一句話一錘定音:「所有交流都是統戰」。以此邏輯換言之,台灣社會任何人只要與中國大陸沾上關係,「被統戰」便八九不離十,當然包括用中國大陸知名品牌空拍機來「Defend Taiwan」。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台灣「中共統戰」焦慮數十年,由誤解與曲解而來的恐懼

其實「統戰」這個詞在台灣成為「叫魂」等級的恐懼與恐慌,也不是什麼新鮮事。當中共對台政策從「解放台灣」轉變為「和平統一」之後,戒嚴時期大權在握的國民黨政府,也是整天叫台灣社會乃至於海外留學生,「小心中共統戰伎倆」。數十年來,幾經藍綠數度政黨輪替,時不時就有人會站到第一線,喚醒台灣民眾體內被深植的「統戰」焦慮,果然「江山代有才人出」。

近來的「統戰」熱潮,讓我想起一個故事。我認識一位1970年代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大哥,後來他投入兩岸民間交流的工作,在兩岸開放初期,他帶團到中國大陸,有一晚是當地統戰部宴請。結果團員一聽到統戰部嚇得半死,帶團的大哥打趣地解釋道,大陸的「統戰部」是負責「交朋友」的,「如果你們不要統戰部,難道要解放軍嗎?」

跨校學生4日舉行「校園拒絕統戰、交流應該對等:串連拒絕統戰團」記者會。(柯承惠攝)
跨校學生4日舉行「校園拒絕統戰、交流應該對等:串連拒絕統戰團」記者會。(柯承惠攝)

這個故事說明了一件事情,「統戰」跟「九二共識」、「一個中國」等概念一樣,長年在台灣被扭曲和妖魔化,人們根本不知道其「本來面目」。不分顏色的政客們,又利用社會的「拒統」、「恐共」等心態,與「統戰」劃上等號,一般人以為「統戰」就是「統一台灣作戰」,當然把它視為洪水猛獸,避之唯恐不及。

中共統戰不只是針對台灣,黨外人士都是「交朋友」範圍

台灣的大學教材《中國大陸概論》是這樣定義「統戰」的:

原為共產國際在推動世界工農聯合陣線時的用語,後來毛澤東迫於形勢於抗戰前夕提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毛事後稱統戰、武裝鬥爭與黨的建設為奪取政權的「三大法寶」,並由周恩來主導成立中央統戰部,在建政之後仍持續進行統戰工作,主管民主黨派、知識分子、商界代表、港澳台人士與海外僑胞,以及宗教與民族人士等「非黨菁英」的工作。

而中國大陸的大學教材《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更有專門一章討論「統戰系統」。其中是如此定義「統戰」的:

周恩來指出,統一戰線的任務就是「團結、帶動非黨群眾同我們黨一起前進。」從這個意義上講,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實現社會政治整合的重要機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統一戰線也有不同的性質與對象:「國民革命聯合戰線」(1921至1927年),「工農民主統一戰線」(1927至1937年),「抗日民族統一戰線」(1931至1945)年,「人民民主統一戰線」(1945至1978年),「愛國統一戰線」(1978年至今)。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50

喜歡這篇文章嗎?

張鈞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