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凡觀點:科技股主導的2024,美股熱潮還能撐多久?

2024-12-20 17:41

? 人氣

這家全球資產規模最大的投資管理公司建議投資者堅持持有美國股票,擁抱主動管理型基金,並深入參與私募市場。這與貝萊德自身的商業策略巧妙契合——該公司最近宣布收購私募信貸公司 HPS Investment Partners——並重申估值並非孤立存在的。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華爾街日報》報導:BlackRock Strikes $12 Billion Deal for HPS, Betting Big on Wall Street’s Hottest Market

在 2008-09 年金融危機之後,大多數西方國家的 GDP 即使經濟成長恢復,仍然停留在較低的軌道上。這顛覆了人們對經濟具有均值回歸特性的傳統認知,並使「滯後效應」(Hysteresis)的研究更為人注意,即短期衝擊如何可能造成長期影響。

說明:在經濟學中,Hysteresis 被稱為「滯後效應」,用來描述某些經濟變量,即使在影響它們的外部衝擊消失後,仍然持續受到過去衝擊影響的現象。

接著出現了新冠疫情,當時美國通過向家庭發放現金和增加失業救濟金來修正路線。同時,美國也受益於培育了能夠在疫情期間數位經濟浪潮,以及之後生成式 AI 興起的浪潮中脫穎而出的科技巨頭。

與此同時,更加緊縮的「舊經濟體」歐元區似乎再次遭受了持久的打擊。過去幾個月的經濟表現令人失望,抵消了 2024 年初的經濟正面驚喜。在後疫情時期,歐洲央行一直效仿 Fed 的做法,大幅提高利率,但忽略了自身經濟相對疲弱的現實。

至於新興市場,它們或許在 2000 年代初期蓬勃發展,但經濟趕超的承諾在亞洲以外的地區大多未能實現。自 2008-09 年金融危機以來,這些國家已經學會更好地保護自己免受金融衝擊,讓本國貨幣進一步貶值,並積累美元外匯儲備。除此之外,頁岩氣開發已使美國成為能源淨出口國。

這些都是美元走強的來源。儘管川普可能更希望看到美元匯率走低,但 1980 年代的經驗表明,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一場協調的國際行動。

《華爾街日報》報導:Trump Wants a Weaker Dollar. That Will Be Easier Said Than Done.

再看看美國的小型股。二十年前,小型股的資產報酬率僅稍低於標普 500 指數的水準。然而,如今卻只有標普 500 的三分之一,這不僅是因為大型股的獲利能力上升,也是因為交易所上市的高品質小型公司數量減少所致。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