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台仍有1萬1395人等待器官捐贈,而每一個被捐贈出來的器官,都有一段令人不捨的故事。ICU「阿金醫師」陳志金就分享一起案例,一名母親忍痛完成孩子器捐遺願的故事。
器捐者遺愛故事
陳志金在臉書寫下,一名病患已經完成2次「腦死判定」,可以說是完成器捐的資格考,原本阿嬤還因為不忍心看孫子身上插滿管子,希望盡早讓孩子解脫,但為了確保腦死判定通過,也保證器官在更好的狀態,因此仍需要等待。
然而就在第3次腦死判定的前一天,病患出現些微的「瞳孔反射」,讓陳志金猜想病患是不是還有什麼心願沒有完成,「是不是放心不下媽媽?哥哥、姐姐告訴你,不必擔心,她們會好好照顧媽媽」,果真,當晚瞳孔反射就消失了,或許是真的放心了。
陳志金說,一般媽媽都無法接受「無法救治」的事實,遑論可以轉念同意器捐,也有人一輩子活在憤怒及悲傷當中,他看得出來病患媽媽很不捨,要同意器捐的決定也很不容易,但一定是因為很愛孩子、或是尊重孩子決定,也可能是早有面對生命無常的準備,才會勇敢又堅定的做出這個決定,「這是一位母親的愛!」
而臨行前,包括家人、協調師、社工師等都到了現場,大家在手術室門口停下,好好的完成「道謝、道愛、道歉、道別」的「四道」,最後,協調師會在捐贈者的耳邊感謝他的大愛,「捐出器官,幫助那些長年受到病痛折磨的人。每次到這個時刻,我都很難克制自己的淚水。」
陳志金認為,所謂的死亡對很多人來說或許是結束,但對器官捐贈者來說,實際上是另一個「不結束」,「他所留下的器官,將會協助好幾個人、好幾個家庭獲得重生的機會」,雖然病患在生日當天發生意外,但現在這個母難日,因為病患的大愛、媽媽的堅強,將會拯救就許多家庭,原本傷心欲絕的日子也會獲得這些人的祝福,將溫暖傳遞下去,「在此向你和媽媽致上最高的敬意!」
陳志金的發文讓不少網友大為感動,紛紛留言「大體捐贈確實是一件很有意義的決定」、「感動,器捐是大愛的表現」、「器捐者生命沒有終止,只是變成多個分身活著」、「媽媽的想法真的很感人、要把有用的捐出去、讓需要的人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