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今(26)日舉行第二次會議,據會後轉述,總統賴清德表示,明年3月的第三次會議,將會舉行小規模的實地演練,讓顧問和委員實際參與驗證,並提供各項精進建議;而明年6月的第四次會議,將會銜接漢光演習,進行前導演練。
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會後轉述,賴清德針對這次桌上推演,做出6點裁示,首先如何在SOP之外,強化因應措施;第二,對於反資訊戰、反認知戰的溝通,要更加強主動性,從各政府機關的首長,到最基層的里長,甚至地方各行各業的意見領袖,都應該成為重要的溝通管道;第三,全社會防衛韌性的宗旨,應該是先自助互助,再進一步支援整個全社會,因此,在各種緊急狀況下,軍警也有其任務。無論是在民力的盤點部署,或是民生物資的配置等各方面,要從這次演練中,找到更多可能存在的盲點,並思考整合各主管單位相關的、豐沛的民間力量,納入防救災的體系之中,來持續精進相關作為。
賴清德說,第四,未來中央跨部會、中央與地方之間的垂直水平聯繫、訊息交換,都可以再更加強;第五,這次的推演驗證了備援機制的重要性,無論是中央各部會,地方各局處,都應該要思考,當大規模災害發生時、現有機制失效了,要如何應處、要如何快速採用B計畫、更要思考如何盡速恢復運作;第六,無論是中央各部會,或地方政府各局處,平時都需要進行自身單位內部的演練,當平時就有設定計畫、進行無劇本的推演,就可以當作未來的方向,在大規模、複合式的災害發生時,就能更有餘裕地因應。
賴清德指出,明年3月的第三次會議,將會舉行小規模的實地演練,讓各位顧問和委員實際參與驗證,並提供各項精進建議;而明年6月的第四次會議,將會銜接漢光演習,進行前導演練。會繼續集結所有的力量,提升台灣的全社會防衛韌性。
至於有媒體問到,過去漢光演習與萬安演習時序重疊性雖高,但仍未明顯感受彼此連動演練成效,未來該如何共同面對這些突發狀況?國安會副秘林飛帆說明,城鎮韌性演習是將既有的的民安跟萬安演習整合成帶狀式的演習,而民安演習時間為4月到7月,由各縣市輪流舉辦,現在把它整合成是一個帶狀式的演習,用同一套概念去做小規模的驗證,原本萬安、民安演習過去跟漢光演習是有點區分開來,但他們希望未來在城鎮韌性演習時,它所想定的情境能夠也參照漢光演習的情境來做非軍事部門的因應措施,因為漢光的定位就是國防部的戰備角色,而城鎮韌性要驗證的是在民間部會,就是所謂非軍事部門,在各方面應對緊急狀況的時候的應處作為。
另外,針對資訊戰、認知戰應處作為,本次桌上推演想定狀況加入網路攻擊及認知作戰等複合性施壓,林飛帆表示,國防部在推演過程明確強調,任何有關「台灣投降」的訊息都是錯假訊息,也請各部會、局處以此因應相關資訊戰狀況。
多位委員也對此提供具體建議與方向,台灣民主實驗室顧問曾柏瑜表示,在桌上推演的過程中,可以看見目前中央與地方政府各局處,都具備快速澄清錯假訊息的能力,但溝通能力需要培力,且須考慮不同社群的特性,無法仰賴單一政府部門進行溝通工作,需要各局處進行策略溝通,並且與民間團體進行合作。社團法人黑熊民防教育協會理事長劉文也指出,在資訊作戰的範疇中,不只是錯假訊息,來自灰色地帶的認知操作或政治宣言都可能讓民眾產生不安,例如投降論就是其中一種方式,建議未來可以加入推演狀況的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