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太一觀點:卡特在台灣問題上的功與過

2025-01-01 07:10

? 人氣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卡特總統可能是美國迄今對台海局勢影響最大、最深遠的總統。圖為美國前總統卡特。(美聯社)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卡特總統可能是美國迄今對台海局勢影響最大、最深遠的總統。圖為美國前總統卡特。(美聯社)

當地時間12月29日,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Jimmy Carter)在位於喬治亞州的家中去世,享年100歲。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卡特總統可能是美國迄今對台海局勢影響最大、最深遠的總統。

雖然尼克森(Richard Nixon)在1972年訪華時簽訂的《上海公報》中表示美方「體認到,在台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此立場不提出異議」是里程碑式的,但他1974年因水門事件下台了。

而季辛吉(Henry Kissinger)同年訪華時提出的以「日本方式」解決中美關係正常化的相關前提條件,又是中方無法接受的,所以中美兩國關係正常化及相關的涉台談判在福特(Gerald Ford)時期也未取得實質進展。雖然美方在這個時期先後終止和廢除了美台一些法案和決議,也從台灣撤出了最後一批戰鬥機和全部地勤人員。

歷史的契機,因此擺在了1977年上台的卡特面前。

卡特敏銳地捕捉到當時全球局勢的變化,尤其是蘇聯迅速擴張的勢頭和中國在國際社會中地位的顯著提升。1978年5月20日,卡特授權時任美國家安全顧問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訪華,向中方明確表示了美國反對蘇聯謀求全球和地區霸權的立場,以及實現與中國關係正常化的決心,且願意接受中方所提的中美關係正常化3原則,即從台灣「撤軍」並與台灣「斷交、廢約」(也就是終止美台之間的「共同防禦條約」)。

很顯然,卡特不僅了解中美之間的共同利益,更看到了大勢所趨。根據《卡特回憶錄》的敘述,他給出中美建交、並與台灣「撤軍、斷交、廢約」的理由主要有4:

1. 中美建交可​​以共同防蘇、制蘇。

2. 中美對於核武的政策相同,有利於限武談判。

3. 中美建交可​​以促進美國與第三世界國家之間的和平與了解。

4. 在貿易政策上,可給予最惠國待遇,藉以平衡對蘇關係。

這4點理由幾乎都是從戰略層面、透過結構性的視角做出的判斷,涉及到中、美、蘇三角關係中的互相制約、核威懾帶來的戰略平衡、不同發展階段國家集合之間的互動,以及經貿層面的動態賽局。

卡特同時也深知要處理好中美之間的核心問題──台灣。為此,無論是在戰略層面還是戰術層面,他也做了許多努力。

例如,卡特深知府院同步對美國涉台政策制定的重要性,於是在完成中美建交相關的準備工作之後,1978年12月15日晚6時左右,卡特邀請了當時國會兩院的資深議員赴白宮聚餐,在用餐時向現場的各位通報了決定中美建交、並將在第二天宣布一事。為了避免這些議員提前走漏風聲,導致節外生枝,在聚餐結束之後卡特留了現場所有議員在白宮過夜,直到第二天上午記者招待會順利進行之後,才放這些議員離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