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許多消費者在考慮是否購買電動車時,最主要的憂慮之一在於電池壽命究竟能有多久?根據美國史丹佛大學與 SLAC 國家加速器實驗室(National Accelerator Laboratory) 合作進行,並在 Nature Energy 期刊中發表的最新研究指出,電動車在實際用車情況時的電池壽命,可能較現今的預期高出 40% 之多!
根據這份研究,電動車在都會區短途或擁擠環境下移動、長途高速巡航、以及長時間靜止停放等貼近真實消費者的用車狀態下,可能會讓電動車電池的壽命較原先在實驗室內的測試預估增加最高達 40%,代表車主或許沒有必要提早更換價格不斐的電池模組,甚至可將用車的年限增長。
過去為了測試出新款電池設計的使用壽命,科學家與工程師們會採用恆定充放電速率的方式的進行,進而估算出電池的壽命,然而此種方式並無法完全反映出現真實的駕駛路況。因此史丹佛大學與 SLAC 電池中心的研究人員們,共同設計了涵蓋根據真實行車數據而來的動態放電模式等共 4 種不同的電池放電模式,在過去 2 年內測試了 92 組商用化的鋰電池模組。
研究結果顯示,越貼近實際駕駛狀況的放電模式,如短促而強勁的加速等,不但對電池的負面影響較小,甚至可讓電池壽命越長,顛覆過去的假設與觀念。該團隊也探究影響電池壽命的因素,分別是「隨時間老化」與「隨循環次數老化」,發現對於如商用的貨車與客運等密集使用的車輛來說,隨循環次數老化的影響較大,反之,若是一般車主的代步用途,時間才是造成老化的關鍵。亦即最佳的放電速率最佳區間,正好符合一般電動車主的用車範圍。
此研究的主要作者 Simoa Onori 表示,長期以來測試電池壽命的方式可能有所誤差,經過最新研究顯示,如同真實駕駛情況的密集加減速、短暫臨時停車與長時間停放等,反而能讓電動車電池比想像中更為耐用。在這份研究公布之後,對於車廠、電池製造商、電池管理系統製造商等,預料可成為啟發,作為未來開發新產品時的參考,也可調整現有車輛的控制軟體邏輯,在電池成本不易壓低的當下,或許會是最佳的多贏改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