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為什麼我們還要踐踏珍貴的濕地?

2025-01-05 06:00

? 人氣

台灣西海岸濕地是許多候鳥來台度冬的重息地,同時也具有調節水利及氣候的功能。(圖/工務局提供)

台灣西海岸濕地是許多候鳥來台度冬的重息地,同時也具有調節水利及氣候的功能。(圖/工務局提供)

臺灣雖然因為外交上的不利因素無法成為國際拉姆薩濕地公約 (Ramsar Convention) 組織的成員國,但卻以濕地的豐富聞名於世,例如黑面琵鷺的度冬棲息就是一例,而拉姆薩公約其實就是為了保育水禽棲息地而倡議的公約組織,該公約成立的目的旨在保護濕地,並希望透過國際合作來保護與合理利用濕地。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濕地不僅具有調節水利及氣候的功能,若能善加利用對於人類的經濟也有正面的貢獻,所謂的善加利用當然是指基於生態保育的前提下低限度的使用濕地,遺憾的是自從蔡英文以降,臺灣的濕地已經遭到掠奪式的破壞,最可悲的是這種破壞是基於非法的破壞,臺南的七股與北門早已成為不可逆的光電墳場,其他地區諸如嘉義義竹與布袋、彰化與雲林沿海、甚至是屏東與花東等地,凡是可能的區域都成為民進黨的禁臠,說到底貪贓枉法的民進黨只有更壞沒有最壞。

濕地同時也是從事休閒活動的好去處,臺灣的濕地之所以聞名於世其實也根源於此。遺憾的是,從北燒到南的光電洗白錢態勢早已幾將過去臺灣努力經營的保育美名徹底葬送,質言之,臺灣近十年來的表現,在環境教育與棲地保育上可以說是敬陪末座,用慘不忍睹來形容已經是客氣了!或許是為了粉飾太平,民進黨政府耗資三千多萬將2024年國際濕地科學家學會 (Society of Wetland Scientists, SWS) 年會成功移師至臺灣舉行,這也是該學會第一次在亞洲舉行年會,然而,那些與會代表與學者難道不清楚臺灣已成為濕地教育的錯誤示範嗎?

哀哉黑面琵鷺

每年入秋之後來自於北方的黑面琵鷺飛越數千公里來到臺灣渡冬,西海岸的鹽灘濕地是他們在臺灣的家,生態豐富的鹽灘濕地加上星羅棋布的魚塭足以提供他們暫歇飽餐。然而,自從民進黨執政之後,西海岸的濕地與鹽灘地紛紛搭上了光電板的屍速列車,這也導致黑面琵鷺的食源大量被限縮,儘管黑面琵鷺來臺的總量看似不變,但是停留時間大幅減少,倒是香港及大陸東南沿海的黑面琵鷺與日俱增,例如原本是黑面琵鷺大本營的七股早已不復昔日盛況,光電板把有機世界覆蓋了,於是,黑面琵鷺只能飛往他處。

原本,西海岸的國有地是全民共同資產,不管是防風林、濕地、鹽灘或是潮間帶皆具有保育環境的功能,例如海岸防風林可抵擋東北季風的侵襲,因而成為許多過境鳥類的庇護所,海岸附近的國有農地長期租賃給農民作為經濟上的開發,濕地則是生態的寶庫,更是候鳥的渡冬樂園,如今這些區域多半已淪陷成為光電重災區,而且這個悲劇還在進行當中,這個只想要透過綠電牟利的政府與國內及國外的光電廠商聯手讓一塊塊珍貴的濕地變成了光電商的開發熱區,官逼民反的結果讓彰化芳苑地區的鄉親誓死也要保護他們世世代代賴以維生的家園,因為他們不想成為北門蘆竹溝或是嘉義義竹北華村的複製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