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兩岸經貿關係再度因標籤爭議掀起風波。中國海關嚴格執行產品標示規範,要求台灣進口商品必須標示「中國台灣」,否則將面臨扣押與滯關檢查。在這場市場與成本的拉鋸戰中,台灣企業必須在立場與現實之間做出選擇,考驗企業家智慧與決策。
鳳梨酥雙雄:全球化與本土化的抉擇
微熱山丘與佳德鳳梨酥是台灣兩大知名鳳梨酥品牌,兩者展現了不同的市場策略。微熱山丘自2008年成立以來,致力於將台灣農產品推向國際市場,積極進軍中國。然而,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及市場競爭加劇,微熱山丘面臨經營壓力。反觀佳德鳳梨酥則選擇深耕台灣市場,專注品質與服務,成功贏得消費者信賴。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指出,中國的「內捲現象」恐進一步全球化,企業若無法站穩市場定位,將面臨被市場排擠甚至淘汰的風險。他強調,企業領導人應審慎選擇發展方向,避免「跟著蒼蠅進廁所」的困局。
標籤風暴:成本增加與通關挑戰
最近,中國海關對台灣產品標籤進行嚴格審查,要求標示「中國台灣」或「中華台北」。違規產品將面臨扣押與延遲通關,進而增加貼標、倉儲等額外成本。許多業者選擇在中國免稅倉二次貼標,以符合法規,然而這無形中侵蝕企業利潤,導致售價上漲,削弱市場競爭力。
筆者以曾投資創辦兩岸國際貿易、電商集團的實務經驗指出,若標示不符,商品不僅面臨出口抽檢,抵達中國港口後也可能被嚴格審查,通關時間反覆延誤。為順利通關,業者被迫進行二次貼標,支付額外人工費、標籤費、倉儲費,甚至可能產生滯關費,造成成本壓力。
實際案例:立場與市場的權衡
台鹽代工生產的知名品牌「雅綠霈海洋深層水」曾在上海市場擁有穩定銷售。然而,經營團隊為堅守台灣立場,婉拒在標籤上標示「中國台灣」,最終決定退出上海市場。這一決策雖失去龐大市場,但也展現了企業在立場與商業利益間的堅持。
選邊站,花叢或廁所?
中國市場潛力龐大,但進入門檻與維護成本同樣高昂。企業在市場策略上必須做好心理準備,正如謝金河董事長所言,個人再給予修正如下:「進花叢則快活,進廁所則求生。」企業的每一步決策,將直接影響未來發展。
面對政策不確定性與市場壓力,企業需冷靜評估,制定靈活應變策略。而政府部門亦應積極協助企業減少政策變動帶來的衝擊,讓台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持續發光發熱。
*作者為前台灣金聯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