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7日表示:全世界都迷上了絨毛娃娃——根據消費者洞察公司「Circana」,絨毛娃娃的銷售額從2021年以來成長了約58%,全球市場價值在2023年已接近120億美元;預計直到2030年,每年還會以8%的速度成長。
在TikTok上,標籤「#Plushies」的影片展示著各種絨毛娃娃和小物,已經累積超過80億的觀看次數。世界各地的玩具店甚至出現搶購風潮,以致英國高端毛絨玩具品牌「Jellycat」的快閃店要求顧客必須提前預約才能進場;而由中國玩具公司泡泡瑪特(Pop Mart)製作的「Labubu娃娃」——身穿毛絨服飾的精靈造型公仔——在亞洲也非常受歡迎。
《經濟學人》指出,填充玩偶的利潤相當可觀,就連巴菲特(Warren Baffett)都在2022年收購了生產造型圓滾滾的絨毛娃娃「 Squishmallows 」的母公司,並稱其為一顆「賺錢的寶石」。
誰在買這些娃娃?不是小孩
推高絨毛玩具銷量的並不是小孩,而是所謂的「傑斗族」(Kidults,年齡在12歲以上的青少年和成年人)。根據《經濟學人》,傑斗族在2023年首次超過學齡前兒童,成為玩具市場最主要的消費年齡層。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OnePoll」調查,59%的美國人認為自己是「傑斗族」,這些自稱為傑斗族的人認為自己有「懷舊之情」(nostalgia):會經常重溫兒時的電影和電視節目(59%)、觀看卡通(54%),或購買小時候使用的某些產品(49%)。
除此之外,有38%的人會在家中或工作場所展示自己的玩具或公仔收藏,其中68%的人表示因為這樣而建立或加強了人際關係。調查結果還顯示,當有額外的錢可花用時,54%的受訪者表示會揮霍在購買玩具和公仔上。此外,平均每位玩具收藏家願意每月花費158美元(約合台幣5200元)購買玩具和公仔。
根據另一項針對2000名美國Z世代和千禧世代的調查,65%的成年人意識到,他們現在可以為自己購買任何當年父母無法買給他們或不允許他們擁有的物品。在這些人之中,有54%「經常」或「總是」會購買自己小時候無法擁有的東西,包括電動遊戲、衣服和零食;還有40%的人甚至會「花大錢」購買昂貴的玩具。《紐約郵報》還指出,有70%的人會把玩具或公仔等當作禮物送給成年朋友。
絨毛娃娃之風,從何吹起?
《經濟學人》指出,這股熱潮始於疫情期間,由於青少年和年輕成年人被迫宅在家中,他們只好在可愛的玩具中尋求心靈慰藉。經營線上絨毛玩具店「Baby Beans」的店主德雷(Lucy Dray)表示,絨毛娃娃「給人帶來快樂和慰藉」,這些情感「在我們所處的世界並不容易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