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對商業書卻是如數家珍,相關知識淵博如百科全書。德懷特•迪爾克斯說,黃仁勳曾和一名主管就輝達產品的定價爭論不休。「那個人是企管碩士,但沒讀過任何和訂價有關的書籍,」迪爾克斯說:「但黃仁勳可能已經讀了十到十五本。」吵到一半,黃仁勳叫停,要這位企管碩士列舉他最喜歡的三本關於訂價的書。那人支支吾吾,一本都說不出來。黃仁勳說出他最喜歡的三本,告訴這名主管,等他讀完,再來討論。
黃仁勳最喜愛的商業書是哈佛商學院教授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 寫的《創新的兩難》(The Innovator’s Dilemma)。這本1997年首次出版的書使「破壞性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一詞廣為人知,描述老牌企業如何輸給新創企業。雖然「破壞」這兩個字因為過度使用而變成空泛的流行語,原始資料仍值得回顧。在克里斯汀生的模型中,小公司可以鎖定大企業忽視的利基,服務小眾、利益比較小的客戶,從而侵食市場。
克里斯汀生在書中描述的破壞性創新者不一定是高科技公司,他舉的例子包括廢金屬回收商與液壓挖土機製造商。最典型的破壞者是本田,1960年代初期,這間公司在美國推出的本田小狼摩托車風靡一時,青少年趨之若騖。搖滾樂團海灘男孩(The Beach Boys)甚至為它寫了一首歌。像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這樣的大企業,根本不把越野摩托車市場放在眼裡,因為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人們寧可販售凱迪拉克給有錢的生意人,也不想賣本田小狼給海灘男孩成員布萊恩•威爾森(Brian Wilson)這樣的年輕消費者。但是,正因為通用汽車小看摩托車市場,本田才有成長茁壯的機會。本田漸漸利用自己的專業技術製造小型車,從低端市場蠶食美國汽車產業。
克里斯汀生發現,企業要提升獲利能力其實比降低獲利能力更容易。想要降低獲利,就得刻意製造品質較差的產品來縮減利潤,如此一來,往往投資人會不滿,公司主管也會覺得自己在原地踏步。接著,克里斯汀生提出他最歷久彌新、也最違反直覺的建議:「有時不聽客戶的意見是對的,投資性能較差且利潤較低的產品是對的,瞄準小眾市場而非大眾市場也是對的。」這是大眾媒體討論「破壞性創新」這個時髦術語時經常會忽略的重點。
克里斯汀生是摩門教徒,身材高大,極度平易近人,曾是大學籃球校隊成員。黃仁勳很崇拜他,讀了他寫的每一本書,也要求管理團隊讀《創新的兩難》,甚至聘請他擔任顧問。為什麼昇陽、視算科技等大企業不願意投資個人電腦遊戲的硬體?關於這個問題,克里斯汀生是第一個真正解釋明白的學者。他認為,不是因為這些大企業討厭遊戲玩家,而是因為和工作站相比,遊戲硬體的利潤太低。而且,不管產品成功與否,這些遊戲玩家一開始就對公司的利潤幾乎沒有什麼影響。
但是,把個人電腦遊戲的市場讓給輝達,是那些工作站大廠犯下的致命錯誤,就像通用汽車在幾十年前無視本田。輝達就像是販賣低利潤產品給青少年的本田,如果這個類比成立,明天輝達或許就會超越昇陽和視算科技的工作站事業。有時,黃仁勳甚至會對核心主管團隊說,輝達可能動搖英特爾的霸主地位;當時英特爾可是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同時,輝達在英特爾的地盤上採取撤退戰略以求生存。「直到今天,我們都不跟英特爾競爭,」黃仁勳在2023年描述,輝達和英特爾的關係就像湯姆貓與傑利鼠。「他們一靠近我們,我就拿起晶片趕快跑。」根據克里斯汀生的理論,輝達應該販賣一些英特爾不會想做的另類產品,瞄準英特爾不想服務的客戶。「黃仁勳那時就告訴我們,有朝一日,輝達可能比英特爾還大,」柯克回憶說:「這只是策略問題。」
更多風傳媒獨家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