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符合賴政府主政下的韌性國家目標,內政部每年編列2218萬元預算擬強化民防量能,更以密件公文向警局列舉黑熊學院可辦理教學;後被翻出黑熊學院教授的民防課程,其中有項是有要價3840元的種菜課,引發輿論抨擊政府浮濫編列預算,更被戲稱要全民轉職「民主菜農」。
攤開賴政府的上位政策指導,是希望增加戰爭時期與遭遇天災的社會韌性,再參考黑熊學院在網路上針對「求生種菜」的課程介紹,想要高效打造戰時居家菜園,直接宣傳著「零日餐桌:備戰居家菜園、不怕沒菜市場」,卻不提臺灣飲食資源極其仰賴進口;前兩者看似兩者天作之合,實則是亂點鴛鴦譜、錯得離譜,執行單位完全沒有評估可能面臨的衝突情景。
考量實際台海發生衝突的情境,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發表報告指出,可能以強化海上海關檢查為由,針對台灣貨船或漁船特別登檢,變相「隔離」,試圖封鎖臺灣的關鍵物資運輸。根據2024年底美國眾議院特別委員會與CSIS模擬解放軍犯台兵推,與會學者評估,兩岸發生軍事衝突時解放軍將包圍台灣,使美國無法向台支援,台灣在這之前須靠自身兵力作戰,衝突開始之後,台灣必須在至少第一個月,甚至可能是兩個月內依靠原本的兵力作戰,美國無法將任何援軍送入台灣,關鍵補給物資同樣難以運補臺灣。
在此情形下,眾人往往會直接想到我國能源仰仗天然氣、燃煤的運補風險,或是油料及各類工業物資被中斷,引發臺灣社會經濟及民生重創,卻鮮少有人提及我國民眾飲食亦極度仰賴進口,2024年農業部所公布報告,糧食自給率更創18年新低,下滑至30.3%,代表著吃下肚的熱量有七成仰賴國外進口,也意味著遭遇封鎖時,臺灣有七成的飲食熱量將會出現短缺危機。所幸早年農委會(現改制農業部)規劃,為因應戰事發生稻米庫存不得低於三個月存量的計劃,目前公糧糙米庫存可供「國人」至少七個月使用。
飲食是人類做為生命難以擺脫的生理需求,更是一天當中所必須之事,即便在戰爭中也無可避免。然而並不表示黑熊學院的「民主種菜」具有正面效應,僅僅看見表徵卻未見病灶。首先,過去20年裡,台灣的各種食物供給量、飲食習慣出現巨大變化,對於肉類的需求大於米麥等物,而蔬菜佔每日所需熱量更是微不足道,在戰爭時期難以提供每日支持,仍然需要依靠總體社會支持,總不可能在遭到封鎖或隔離時,人人靠著啃食「民主菜葉」為生。
不可否認地,面對天災與兩岸衝突的隱憂,臺灣的民防能力、社會韌性有待強化提升。可賴政府一再提出各項社會韌性政策,總令人感到隔靴搔癢,未能掌握重點、切中核心需解決之要,勢必跳脫酬庸裙帶,讓政策見樹又見林。由於糧食自給率常攸關國家安全,與其投入預算培養「民主菜農」,理應優先整頓緊急狀態下如何讓國家糧食平均配給,避免落入「睢陽之戰」的人類文明悲劇。
*作者為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