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衡觀點:大罷免開民主惡例,「多數暴力」另有解方

2025-01-23 06:40

? 人氣

立法院1月10日進行憲訴法覆議案投票。(資料照,顏麟宇攝)

立法院1月10日進行憲訴法覆議案投票。(資料照,顏麟宇攝)

立院執政黨為了翻轉國會結構,進行「策略性罷免」,揚言罷免在野黨所有41席區域立委。執政黨欲罷免所有在野黨民選議員,不但令人歎為觀止,同時也首開民主國家之惡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通常,罷免機制被視為選民對個別議員行為或表現不滿時的最後手段,而非作為政黨間政治鬥爭的工具。這種大規模的罷免行動可能導致政治對立加劇,社會資源浪費,並削弱民主制度的穩定性。在其他民主國家,政黨通常通過議會辯論、選舉等正常政治程序解決分歧,而非訴諸大規模的罷免行動。凡此惡例一開,未來大罷免潮將不會停止,台灣將因而陷入嚴重的內耗,社會也將永無寧日。

執政黨理直氣壯進行大罷免的一個重要理由是,在野多數黨在立院以多數暴力方式強行通過違反民意的法案。至少從2000年開始,幾乎每一屆國會都爆出多數暴力的爭議。從陳水扁時代的「再怎麼野蠻」,到馬英九時期的太陽花學運,至蔡英文政府時的年改爭議,都被認為與當時國會多數黨的多數暴力有關。

台灣立委任期四年,一次選舉就決定這四年的國會結構,少數黨在這四年內將任人宰割,找不到任何可能的出口,自然痛苦不堪,而會想盡辦法抗爭,並不時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太陽花學運占據立院,年改的街頭暴力抗爭,以及近來的大罷免潮,每次爭議都對台灣社會造成巨大的損害。

但奇怪的是,朝野並沒有真正想要解決多數暴力問題,而是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奪取行使多數暴力的權力上。這使得立院多數暴力的現象,成為一種永無止盡的輪迴。以這次大罷免來說,如果最後少數黨成功翻轉,成為多數黨,這只會開啟新一輪的多數暴力循環。

立院多數暴力是制度設計不良所致

如果同樣事件反覆發生,就不是人的問題,而是制度問題。這些國會亂象部分是制度設計不良所致。首先,台灣是單一國會制,缺乏多樣化的審議過程,可能導致權力過度集中於國會的多數黨。憑藉多數優勢,多數黨在國會中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容易形成多數暴力。現在的國民黨與以往的民進黨都曾出現類似情形。然而,兩院制也只能讓權力集中的情形改善,無法完全根除,況且兩院制也有自己的缺點。

其次,台灣立法院每四年改選一次,四年時間足以使多數黨在任期前半段可以不顧民意,通過一些極端且爭議性大的法案。台灣的選舉結果經常被選舉時的政治風潮所帶動,但風潮很快就過,留下的將是一個不一定能反映真正民意且四年都無法改變的立院結構。

美國眾議院每兩年改選

反觀美國,眾議院每兩年改選,議員每兩年就必須參加選舉,促使他們必須更關注選民的需求與意見,有助於確保議會能夠即時反映民意,而不致通過過於極端且爭議性大的法案。更重要的是,若議會兩年即改選,透過「策略性罷免」來改變議會結構的亂象就不易發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