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躺平」是年輕人的理性選擇

2025-01-26 06:00

? 人氣

棒球帽、年輕人、時尚、穿搭(示意圖/取自freepik)

棒球帽、年輕人、時尚、穿搭(示意圖/取自freepik)

仍有許多人批評年輕人不願打拼,但我認為所謂「躺平」,其實是年輕人對現況的理性反應。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求職市場資訊不對稱

台灣求職市場嚴重資訊不對稱(Information asymmetry),導致求職者需要浪費大量時間「試水溫」。更糟的是,面試時才發現工作內容與描述大相徑庭,或是實際薪資遠低於市場行情。

求職網站的徵才廣告常有以下問題:職缺敘述模糊不清,例如任務無限延伸的「其他交辦事項」、要求「擅長 ABC、熟悉 DEF、具備 XYZ」,卻給不起相應薪資、薪資區間含糊其詞,「面議」經常不到法定門檻。職稱的混亂使求職更加困難——負責工程開發的「專員」、主導專案規劃的「助理」。

傳統的「論資排輩」文化嚴重影響人才發展,使得能力讓位於年資。「責任制」淪為變相剝削,加班成為常態卻不一定有加班費。培訓制度形同虛設,新人只能靠「自己摸索」或「看前輩臉色」學習。

年輕世代職涯策略

在這樣的環境,年輕世代發展出兩種職涯策略:頻繁跳槽以尋求更好機會、「既然都是爛工作,不如選擇輕鬆一點的」。這些被標籤為「躺平」的行為,本質上是對環境的「理性」回應。

資訊時代,求職者視野更廣闊,了解健康職場的要件:薪資透明、符合法規、培訓計畫、工作與生活的平衡等。滿足這些條件,不是真的那麼難。台灣也不乏重視員工感受、資訊對稱的新創公司,例如極力推廣薪資透明的鈦坦科技,以及「面試趣」、「比薪水」、「職場透明化」等,致力解決以上痛點的新興平台。

年輕世代對職涯有新的想法,而台灣的職場也得跟著進化:建立透明的徵才機制,提供明確職缺資訊、薪資範圍,並設計清晰的晉升路徑,讓員工看見職涯發展的可能性。所謂「躺平」,實為職場環境失衡的理性抉擇。正視這些根本問題,才能建立健康、永續的職場生態。

*作者為科技公司人資主管 、職場觀察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