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新南向」遇上「一帶一路」,注定命運坎坷?他分析:台灣中小企業的這些特色,更適合東南亞國家

2018-10-09 08:30

? 人氣

一帶一路。(美聯社)
台灣企業具有本身的特色,與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不同。(美聯社)

對此,楊昊認為,台灣面對來自中國的壓力不需要害怕,「我們沒有挑釁,沒有告訴我們的朋友要從台灣或中國中擇一合作,你可以跟中國合作,也可以跟我們合作。」中國採用一條龍模式,從國營企業開始壟斷當地資源進行大型投資,而台灣方面則是以合資企業、高彈性的方式與地區國家合作。台灣的優點在於「我們的中小企業有相當豐富、彈性的發展經驗,不僅可複製性且長遠性高,與中國一帶一路採取不同路線與作法。與其懼怕一帶一路,走好我們自己的路,做好行銷,才更加重要。」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此外,藉由和日本、韓國、美國、歐洲和澳洲等,與台灣擁有相同價值的朋友合作,也可以讓東南亞國家知道,台灣的參與不是來找麻煩,而是提供另一個選項,讓東南亞國家更可以跟周邊主要國家和市場對接、連結,建立更加開放、對外的夥伴關係。

政策往南進 台灣社會準備好了嗎?

DSC_1634.jpg20180903-台灣國際勞工協會「警械致傷亡,失聯移工魂斷異鄉 又一例警方追捕失聯移工致死案」記者會。(甘岱民攝)
台灣國際勞工協會「警械致傷亡,失聯移工魂斷異鄉 又一例警方追捕失聯移工致死案」記者會。(甘岱民攝)

除了眼光從東北亞轉向東南亞和南亞,台灣社會準備好成為東南亞的一部分嗎?楊昊認為,自從推出新南向政策後,整體社會對東南亞、南亞關注明顯提高,就連他兒子閱讀的學齡前兒童雜誌,都開始介紹東南亞的文化、動物,媒體也開設了東南亞頻道,大學裡開的東南亞課程也增加,這些都是為台灣加入東南亞社群奠基的「軟性基礎建設」,而目前新南向政策所打下的基礎,甚至已經超越1990年代末期政府推動第一波南向政策。

楊昊強調,學習東南亞語言雖然重要但只是表象,重點是台灣對於東南亞國家的認識與了解,和對在台灣東南亞社群的尊重與相互理解。台灣在這方面還有進步空間,觀念轉變的過程也緩慢,但在新南向政策推出後,還是觀察得出社會正緩步結合來自於東南亞與南亞的特色文化,共同打造一個新的台灣。

喜歡這篇文章嗎?

魏嘉瑀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