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一定不好說「這真美好,請你駐留」對不對?依原作者歌德,這是不祥的─《浮士德》詩裡,當浮士德博士忘情講出這句話的那一剎那,依約定就是魔鬼現身拿走一切的時刻了;而且,浮士德看到的其實是幻象,連日夜光黯都是顛倒的,那不是一群勤奮歡快的年輕男女,而是獰惡的掘墓人,敲敲打打的聲音不是美麗王國的營建,而是挖墳。
這裡,真正問題不在於可否駐留,也不在於是否幻象,而是─這終究只能是偌大世界的一小角,仍在人類世界的尖端之處。這裡所說的庶民、一般人,其實只是某地區、某城市、某個國家的某一部分的人而已;要說幻象,確實這就是幻象,即庶民、一般人這詞這概念所帶來的美好幻象,你無法真的把它放大到、複製到全世界、全人類去,馬上就真相畢露。
你很快就會撞上馬爾薩斯牧師這個陰鬱的老幽靈。
我在寫《盡頭》談老人照護問題時說到過,台灣的老人照護當然是「利用」了國家與國家的經濟落差,利用了別人的窮苦。若依台灣自身的人力價格,應該是三倍左右(可能還找不到足夠人願意做),換句話說,這就不是一般人家庭能負擔得了(證諸台灣除了那百分之一的人再沒家庭幫傭這事);換句話也說,台灣現階段的老人照護現狀已遠遠高出人類全體的平均能力了。但即便是這樣,仍然弄得我們狼狽不堪,尤其我這輩年歲的人,個個都神經衰弱了。
地底超市這些平價的生活之物其實也是這樣,看一下它們的產地吧,這同樣是利用了某鄉、某國的經濟落差,才提供得起特定地區、城市、國家的「一般人」所能支付的價格。
我們常開玩笑講,日本人如今一定很後悔教會了半個世界吃鮪魚吃鰻魚─鮪魚原本是經濟效益極低的魚種,一直只用為飼料和罐頭,全球漁夫恨之入骨,因為牠海中惡霸般四處掠食、驅趕其他魚群,現在日本人全球低價收購鮪魚的好日子已過去了,而且不可能再回來;鰻魚的問題更嚴重,價格只飆更快,只因為一直到此時此刻為止,人類到得了火星,卻奇怪始終無法人工孵育鰻魚,養殖者只能跟大海其他攝食魚類搶鰻苗。三十年前左右,用漏斗形細網捕撈鰻苗是台灣沿海人家的重要經濟副業(如今已枯竭了),像我還算常去的宜蘭過嶺海邊一帶,隨時可看到一堆老人小孩半身泡在冬天冰冷而且洶湧的大海浪裡,能否過個稍好的年就憑本事看運氣了。
台灣前些年中藥材的全面翻倍騰貴也是這樣─原產地的中國大陸大國崛起,人們不必再需要忍受病痛犧牲壽命長度來換取當下的生活溫飽了,絕對不是那裡的人天賦異稟不生病不用吃藥。所以說,經濟學兩利性的貿易交換原則不是不對,但真的說得太雲淡風輕了不是嗎?所謂交易用的「剩餘之物」究竟是怎麼剩餘的?是單純多出來的還是硬生生擠出來的?更奇怪的是,那些單純多出來的(進步國家)往往價格遠高於那些不得已擠出來的(落後國家)不是嗎?要賣多少斤蜜柑才能換得一支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