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及利亞的紡織業曾是經濟支柱,提供大量就業機會,巔峰時期曾擁有超過150家紡織廠,然而如今卻僅剩少數工廠苦撐,原因是中國廉價紡織品充斥市場。業界人士無奈指出,中國擁有完整供應鏈,使紡織業生產成本遠低於奈及利亞,甚至還有仿製品冒充奈及利亞本地製造,導致消費者分不清,再加上匯率貶值、電力短缺,亦加劇奈及利亞紡織業的困境。

奈及利亞紡織業的興衰:中國廉價布料衝擊本土產業
在1990年代,紡織業曾是奈及利亞經濟的重要支柱,為這個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提供了數十萬個就業機會,奈及利亞紡織製造商協會(Nigerian Textile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主席克瓦賈法(Hamma Ali Kwajaffa)受訪時表示:「當時產業蓬勃發展,從卡杜納(Kaduna)、卡諾(Kano)、拉各斯(Lagos)到奧尼查(Onitsha),各地都有紡織工廠。」
奈及利亞各地當時的紡織廠生產出高品質的布料,供應國內市場,並出口到國際市場,蓬勃的生產鏈也帶動了當地棉農的發展,然而如今僅剩少數工廠仍在運作,甚至還面臨來自國外,尤其是中國廉價布料的強大競爭。
中國布料為何更便宜?
儘管奈及利亞擁有本土棉花農場,但紡織廠仍須從其他國家進口染料、化學藥劑、合成纖維等材料,反觀中國紡織產業擁有完整的供應鏈,所需的原料與設備皆能在國內取得,因此生產成本更低。
另一個影響因素是奈及利亞貨幣「奈拉」(Naira)的貶值。奈及利亞總統博拉德提努布(Bola Tinubu)2023年取消了原先固定奈拉匯率的措施,改為讓市場自由決定匯率,奈拉因此大幅貶值,導致進口原料和機械零件的成本大幅上升。

中國仿製奈及利亞設計?
奈及利亞紡織製造商協會主席克瓦賈法指出,中國進口的布料多由聚酯纖維製成,而非棉花,雖然聚酯布料價格較低,但品質也較差、容易褪色,且不如棉布耐用。不過,由於部分進口布料仿製了奈及利亞當地的布料設計,導致消費者誤以為這些劣質品是本地產品,甚至還有從中國走私進口的服裝會非法標示為「奈及利亞製造」,並以低價出售。 產業龍頭宣告破產!「3月正式熄燈」上萬人丟飯碗 專家曝「2原因」還有60間想裁員更多文章
克瓦賈法接受《德國之聲》(Deutsche Welle,DW)訪問時無奈表示,由於進口布料價格實在過於便宜,當地人還是會選擇購買這些布料,而不在意它們對皮膚的影響,或是顏色可能在2、3天內就會掉色,甚至還有消費者還會分不出哪些是本地製造、哪些是進口仿冒,而將責任歸咎於奈及利亞製造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