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柏村重返抗日戰場》選摘(4):空中生命線―駝峰航線

2015-07-04 05:10

? 人氣

駝峰航線堪稱對日抗戰的生命線。

駝峰航線堪稱對日抗戰的生命線。

抗戰時的中國,是一個久經內亂外患的貧窮落後農業國家,連南京錢幣與昆明錢幣都不一樣。除了民生所需的糧食勉能自給外,一切戰爭所需的飛機、火砲、車輛、彈藥、油料、軍械機件等物資,完全依賴進口。因此,維持國際補給線的暢通,就成了當時國家戰略的頭等大事。日本也深切了解中國的此項弱點,故從抗戰一開始,就將封鎖中國對外的通路,做為其迫使中國屈服的戰略思考重心。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從一九三七年八月「淞滬會戰」開始,至一九三八年十月撤守廣州,中國沿海港口盡失,對外聯絡只能透過香港、河內與仰光進行。但日本又於一九四○年九月進軍越南,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奪取香港,一九四二年一月封閉仰光港,由第三國轉運物資的國際交通線至此完全被截斷,抗戰陷入斷炊的嚴峻情勢。

為因應此一情勢,國民政府外交部長宋子文,於一九四二年一月三十日,向美國總統羅斯福提出「備忘錄」,希望美國能開闢一條從印度通往中國大後方的空運航線,以維持中國對抗日本的持續戰力。基於中國已是美、英並肩作戰的盟國,國軍在中國戰場牽制了一百多萬日軍,對美軍在太平洋地區的作戰,提供極大助力的考量,羅斯福批准了這項建議。宋子文與美國陸軍部長史汀生、陸軍參謀長馬歇爾商議,決定在中美合營的中國航空公司(China National Aviation Corporation)原昆明通印度加爾各答航線的基礎上,建立一條為中國提供援助物資的空運走廊。

他們是投入對日作戰的中華飛官(芷江飛虎紀念館/翻攝)
他們是投入對日作戰的中華飛官(芷江飛虎紀念館/翻攝)

這條補給線分為兩段。第一段起於美國維吉尼亞州的紐波特紐斯港,將支援中國作戰的補給品空運渡過大西洋,到達非洲塞內加爾的達卡,再換鐵路運輸。經北非、中東、巴基斯坦,輾轉至印度的加爾各達,然後船運至印度東北的阿薩姆邦(Assam),總長一萬英里。第二段起自阿薩姆邦的十三個機場,其中以提恩蘇基亞(Tinsukia)附近的汀江(Duliajan)機場為主,再轉運到雲南昆明(約八百餘公里)、四川成都、宜賓、重慶(約一千兩百餘公里)等地機場,其中又以昆明的巫家壩機場為主。此外,國軍還在雲南與四川修建了幾十處簡易機場,做為臨時應變的備用場地。由於這一段飛行必須經過喜馬拉雅山南段與橫斷山脈,穿過狀似駱駝背峰的高山,故名「飛越駝峰」(Over The Hump),亦稱「駝峰航線」(Hump Course)。

「駝峰航線」是當時全世界最艱險的航線,所經過的地區都屬飛行禁區。其主要危險有四:第一,航線經過的大部分地區海拔都在五千公尺以上,氣候變化大,常有強風、亂流、雷雨,極易發生意外;第二,導航設施簡陋,沿途沒有無線電定向台和明顯地標,容易迷航,一些墜機殘骸的反光,竟成導航標誌;三,一旦機件故障,無迫降之地,即使跳傘,落在高山、深谷或凍原上,也無法求生;四,經常遭到緬北密支那機場起飛的日機攔截,為避開日機,航線被迫北移,海拔增至六千公尺以上,危險性更加大。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