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記者來鴻:德國和日本截然不同的二戰反思

2015-06-12 18:35

? 人氣

原子彈在長崎上空爆炸。

原子彈在長崎上空爆炸。

今年是二戰結束70週年。如何反思戰爭也揭示著一個國家今天如何看待自己。德國的德勒斯登(Dresden)和日本的長崎都是在戰爭中被夷為平地的城市。記者通過對比兩家博物館的不同描繪與詮釋,思索德國和日本戰爭反思之不同。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好,就拿兩個博物館來對照比較一下吧。一個在德勒斯登,一個在長崎。這兩個城市都被炸成廢墟、成千上萬人喪命。它們是如何描繪戰爭的?

德國德勒斯登

1945年2月,美麗的德國城市德勒斯登接連兩天遭受英美空軍地毯式轟炸,至少2萬人喪生,實際數字也許遠遠不止於此。就連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都質疑過「單單為了增加恐怖轟炸德國城市」的目的。他問,「難道我們都是野獸?」

現在德勒斯登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現代大都市。
現在德勒斯登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現代大都市。

由此,如果說真有哪個地方代表著德國的受害人身份,德勒斯登當仁不讓。但是,德勒斯登的博物館內,沒有受害人的感覺。

相反,解說將德勒斯登遭受轟炸描繪為籠罩著歐洲許多城市的恐怖陰霾的一部分,包括那些被納粹德國空軍炸毀的城市,比如荷蘭鹿特丹(Rotterdam)、英國科芬特里(Coventry)、前蘇聯的史達林格勒(Stalingrad)與波蘭的華沙(Warsaw)。

德勒斯登博物館並列陳設的展品旨在喚起參觀者的深思:緊挨著德勒斯登燒得漆黑的鋪路石,是鹿特丹的鋪路石,1940年,鹿特丹遭到納粹德國空軍的狂轟濫炸;再過去,是波蘭城市維隆(Wielun)的鋪路石。納粹德國的斯圖卡轟炸機襲擊維隆、打響二戰第一槍。

今年,德勒斯登博物館推出一項大轟炸特別展覽。展覽的導言說,「德勒斯登只是二戰期間被摧毀的數以千計的城鎮之一。二戰自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1945年5月8日德國在歐洲投降結束。」

導言還說,德勒斯登大轟炸挽救了部分生命:如果德勒斯登繼續不受挑戰的存在下去、那些可能被殺害的人,「包括猶太人、政治犯、奴工。」

博物館並沒有淡化恐怖。大轟炸展廳位於博物館頂層,一旁有一個高高的平台,可以俯瞰德勒斯登全景,想一想當年轟炸機黑雲壓城、地面大火熊熊……

重建德勒斯登:女人排成人龍搬磚。
重建德勒斯登:女人排成人龍搬磚。

但是,博物館並沒有僅僅描繪戰爭的恐怖,它並不把行動和後果分家,而是把大轟炸融入歐洲戰爭以及戰爭的起因。博物館沒說轟炸是正義的,但是也不指責這是戰爭罪。它描繪的猶如一張複雜的圖畫,讓參觀者自己去深思。

「惡有惡報」

德勒斯登確實經歷了深深的思索。

德勒斯登老市場廣場。當年,6865轟炸死難者的屍體在這裏火化。今天這裏只有一塊小小的牌匾,上面的銘文直譯是,「來自德國、走向世界的戰爭恐怖回到了我 們這座城市。」粗略地意譯一下可能應該是「德國發動了戰爭,我們惡有惡報」(reap the whirlwind)。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