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年紀還能騎開車嗎?專家公開12項指標,出現這些症狀最好別上路

2018-10-26 08:10

? 人氣

國內人口老化帶動汽、機車駕駛老年人口比率快速攀升,銀髮族應隨時自我評估,家有老人者也應經常關心家中銀髮族是否仍適合繼續騎乘機車或駕駛汽車。示意圖。(資料照,顏麟宇攝)

國內人口老化帶動汽、機車駕駛老年人口比率快速攀升,銀髮族應隨時自我評估,家有老人者也應經常關心家中銀髮族是否仍適合繼續騎乘機車或駕駛汽車。示意圖。(資料照,顏麟宇攝)

國內人口老化帶動汽、機車駕駛老年人口比率快速攀升,相關情況看似暗藏隱憂,惟交通工具為人所用,如何用最安全,取決在人,年齡只是考量因素之一。更甚者,由於國內15到65歲工作年齡人口不足,交通部已完成修法,令因屆齡68歲原領之小型車職業駕照自動註銷者,得另行通過68歲至70歲小型車職業駕駛體檢及認知功能測驗(或提出未患失智症醫師診斷證明),並再次通過路考,即可延長執業期限至70歲止。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不都說「十次車禍九次快」嗎?那麼若是多數高齡駕駛,都在道路上都慢慢騎乘機車、緩緩駕駛汽車,不是件好事嗎?!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大部分長者都擁有多年的安全和無事故駕駛經驗,遺憾的是,開車或騎車是一種複雜的行為,它必須仰賴判斷力、記憶力、注意力及評估周遭環境等多重綜合能力,才能應付得宜,並不只是「慢慢開」,就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20180119-酒駕專題配圖,機車。(顏麟宇攝)
開車或騎車是一種複雜的行為,它必須仰賴判斷力、記憶力、注意力及評估周遭環境等多重綜合能力,才能應付得宜。(資料照,顏麟宇攝)

失智症、認知功能檢測等應更廣泛納入駕照複檢規範

雖然國內外無數臨床個案證實,失智症並非老人專屬的疾病,更何況除了老化,環境壓力、外力創擊、家族基因遺傳…,都有可能導致早發性失智症,惟整體而言,失智症的發生率,仍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以台灣的流行病學調查為例,65歲以上老人罹患失智症的盛行率就高達8%,換算全國現有338萬2433名銀髮族中,就有逾27萬名潛在失智族群。

因此,銀髮族應隨時自我評估,家有老人者也應經常關心家中銀髮族是否仍適合繼續騎乘機車或駕駛汽車,乃至於監理機關將認知功能檢測,更廣泛地納入駕照複檢規範之中,都應被視是為了廣大用路人的安全顧慮,而非針對特定族群的歧視或權益剝奪。

20180127-仰德大道車潮,公車、機車。(顏麟宇攝)
部分銀髮族駕駛交通工具時,即使已隱隱約約意識到今非昔比、力不從心,卻常無法下定決心停止騎車或開車。示意圖。(資料照,顏麟宇攝)

當然,老人家若能持續自主騎乘機車或駕駛汽車,也有其生活上的好處與便利,至少他們要到哪裡購物、訪友、旅遊…都可說走就走,不必事事仰賴兒孫;因此,部分銀髮族駕駛交通工具時,即使已隱隱約約意識到今非昔比、力不從心,卻常無法下定決心停止騎車或開車。

你適合騎開車嗎?12項指標助駕駛做出正確抉擇

有鑑於此,台灣失智症協會特引進並發行澳洲臥龍崗大學研究團隊完成的《失智症與安全駕駛決策輔助手策》中文版,訂定騎乘機車與駕駛汽車的重要相關指標,藉以幫助高齡駕駛做出正確的抉擇。

湯麗玉表示,研究指出,失智症患者常見不安全駕駛行有12項,包括:

1. 在住家附近騎車或開車,容易迷路。

2. 要花比較多的時間才找得到自己的車,或將別人的車認成自己的車。

3. 行車變得很緩慢,或因其他原因,常被別人按喇叭。

4. 發現變換車道有困難。

5. 對路況的掌握不佳,例如過十字路口有困難。

6. 左右分不清楚。

7. 逆向行駛、開錯邊、開錯車道,例如機慢車開到快速道路上。

8. 發現車子有自己無法解釋的損傷。

9. 最近半年發生車禍,或差點發生車禍。

10. 最近半年收到交通罰單。

11. 操作機車容易失去平衡。

12. 騎機車時忘了戴安全帽。

20180127-仰德大道車況,貨車、機車。(顏麟宇攝)
若有些駕駛人年輕時頭腦與動作都敏捷堪比電腦,上了年紀後,卻一開車上路就頻頻出槌,就應格外提高警覺。示意圖。(資料照,顏麟宇攝)

或許有民眾會說,上述這些情況不要說老年駕駛,年輕駕駛也很有可能發生,怎麼可能要銀髮族只是因此就不再騎車或開車了呢?關鍵就在這裡,若是生性就有些小迷糊甚至年輕時就有所謂方向障礙的「路痴」,年長時半年到1年內發生一次上述任何一種狀況,或許不值得大驚小怪;惟若有些駕駛人年輕時「翩若驚鴻,婉若遊龍」,頭腦與動作都敏捷堪比電腦,上了年紀後,卻一開車上路就頻頻出槌,就應格外提高警覺。

喜歡這篇文章嗎?

黃天如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