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泥淖越陷越深 IMF賠上信譽

2015-06-30 14:03

? 人氣

IMF總裁拉加德(美聯社)

IMF總裁拉加德(美聯社)

曾任法國財政部長,同時也是八國集團(G8)第一位女性財長的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自2011年從巴黎轉戰華府,接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一位,看似平步青雲的仕途,卻因希臘問題而蒙上陰影。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希臘幾乎確定將會在30日的還款期限倒債,無法支付給IMF高達16億歐元的債款,其最後一線希望是在7月5日的公投,決定是否接受歐洲債權方所開出的紓困條件,這項公投的結果將可能決定希臘在歐元區的去留。

IMF總裁拉加德(左)與希臘財政部長瓦魯法吉斯(美聯社)
IMF總裁拉加德(左)與希臘財政部長瓦魯法吉斯(美聯社)

自拉加德接掌IMF以來,多次打破原則借款給希臘,最終她與歐盟執委會及歐洲央行,共同簽署協議逼使希臘執行撙節政策;6月12日時又因希臘政府不願接受撙節方案內的退休金及稅改問題,IMF憤而退出談判協商。

IMF前成員,國際貨幣專家隆巴迪(Domenico Lombardi)表示,「IMF並沒處理好希臘的債務問題,它沒從以前的經驗學到教訓,這可能是由於和歐盟執委會及歐洲央行的不對等關係所造成。」

隆巴迪進一步說明,「歐洲擁有IMF第三多份額的投票權,並且照慣例IMF總裁皆來自歐洲,所以本質上可以說是歐洲國家主導了希臘的援助計畫。」

IMF總裁拉加德(右)與德國總理梅克爾(美聯社)
IMF總裁拉加德(右)與德國總理梅克爾(美聯社)

自1946年創立以來,IMF歷任總裁都是歐洲人,對希臘紓困也是在歐盟的授意下進行,這使得該組織的作為更容易被國際社會檢視,尤其是對希臘進行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240億美元(新台幣7740億元)紓困案。

歐洲政府相當程度的影響了IMF的決策,也使得該組織內部產生分歧,一些IMF的經濟學家就認為,2010年借貸給希臘的款項受到歐盟執委會和歐洲央行的干預,這使得IMF屈居附庸地位,IMF的成員國也反對鉅額的紓困希臘,因為雅典當局並無法達成紓困條件的要求,可能有違約的風險。

皮特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專員柯克加德(Jacob Funk Kirkegaard)也提出批評,「很明顯地,IMF對希臘的紓困計畫並沒有多大幫助,只把重點集中在撙節的執行是個錯誤,過度的撙節政策,像是加稅,只會使消費疲軟,對經濟成長毫無幫助。」

最近,IMF承認了其對於希臘的經濟預測過於樂觀,經過長年撙節,希臘的經濟不但沒有成長,反而落入了戰後最嚴重的衰退中,國家總產出自2008至2012年,四年間下跌了22%。

倫敦顧問機構Lombard Street Research經濟學家維那帝斯(Konstantinos Venetis)表示,「對希臘的援助計畫受到批評,加上承認自身錯誤,使得IMF的信譽蒙受損害。」

而希臘因未無法償還IMF總額240億美元的貸款,且實施資本管制,將會不符合市場最低流動性的要求,被MSCI指數降為與辛巴威、蘇丹、索馬利亞同等級的「獨立市場」。

前IMF委員會成員蒙特里諾(Andrea Montanino)擔憂,「IMF因為制度性因素,它必須借款給一些陷入經濟危機的國家,但由於希臘倒債,可能會造成倒債的傳染效應,使其蒙受損失。」

然而,IMF也有成功援助的例子,像是愛爾蘭和葡萄牙,都慢慢從IMF的援助中走出來,愛爾蘭走出衰退後,今年度經濟成長上看3.5%,而葡萄牙則因為經濟好轉開始提早償還貸款。

蒙特里諾為這一連串風波下了結論,「我認為希臘問題會成為IMF寶貴的一課,在未來應付相似問題時必須更小心謹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