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山專欄:搞什麼「公式化社會」的市場經濟國家?

2015-07-01 05:50

? 人氣

每次調整都變成吵架的基本工資調整,勞動部要訂公式。圖案為今年勞動節勞工發動大遊行。(葉信菉攝)

每次調整都變成吵架的基本工資調整,勞動部要訂公式。圖案為今年勞動節勞工發動大遊行。(葉信菉攝)

臺灣真的須要變成為全球少見的剛性「公式化社會」之市場經濟國家?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這是一個很值得積極爭議的國家級新鮮課題。

勞動部最近仿照處理水電費率模式,擬議制訂臺灣版「基本工資公式」,以作為勞動部便宜施政套用。初步列為「基本工資公式」計算參數的,主要有最低生活所需、扶養比、經濟成長率、國內生產毛額(GDP)、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變化(通貨膨脹率)等,基本上,都是從勞動力供給面的單向成本效益觀點出發,完全沒有需求面變化設想與思考。

「公式化」模式是「民粹治國」產物

勞動部亟思使用「公式化」模式,面對迭有爭議多年的基本工資課題,一方面是想運用看似「有數字科學依據」、「客觀理性」、「完全免除情緒因素」的計算公式,以期凸顯理性、公正、透明、可預計、可評判,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堵住衝動激情,安撫濫情理盲的民粹抗爭,減少無謂的肢體衝突對立;另一方面則欲藉以建構「客觀的」勞資議價基準,避免非理性漫天討價還價的「分貝決策」。

的確在今天「價格敏感度特高」的臺灣社會,用「公式化社會」手段,看似最能夠企及「便宜治國」目的,至少過去幾年曾經每試必爽,尤其水電費率爭議的紓解驗證,更可充分看到,當然也因此益發鼓舞整個社會,朝此方向大步邁進。

更加負向衝擊臺灣經濟發展

在操弄「公式化社會」手段,使用經濟連動的「公式化」模式的結果,所可能衍生的負向效應,勢必更加衝擊臺灣經濟發展。

以勞動部操弄「公式化」模式的基本工資機制運作為例,其結果勢必會嚴肅肇致「工資」意涵,超越了「勞動貢獻之報酬」市場價值規範,而變成為必須「兼及家庭生活承擔維持費」,而使「工資」複雜化轉變,成為「勞動需求者(即雇主)」的雇用社會成本,不啻使臺灣勞動供需,陷於共產主義經濟牢籠之中;如此一來,必將更加極化了「臺灣式勞動保護主義」的強度,越發會肇致抵禦外人來臺投資營運意願的負向效應,同時,也會激高本國產業廠商加大外移他遷的驅動力度,臺灣市場工資水準,不一定會被拉抬提高,但勞動市場就業機會,卻必然會為之頹壞萎縮。

追求包括水電瓦斯公共運輸電信等公共費率或準公共費率,都採用「公式化」模式來呈現,是乃過去二十年來「民粹治國」當道之下的臺灣社會最重要顯學,對臺灣自由開放市場經濟體制,早已構成了莫大傷害與威脅。

社會「價格行為與偏好」變化彈性太大

在自然科學中,用數據式的「公式化」來描述、解釋或判斷,各種高度理性的慣性、行為、變化、動態、取向及趨勢,的確是一種利用「公式化」手段變成為「很科學的」呈現事象的方式;但是,在社會科學中,因為事態情境處處都充滿了「人類感性的變數」,以致根本難以使用完全理性或物性的數據式「公式化」來描述、詮解或判斷人性或感性的慣性、行為、變化、動態、取向及趨勢之發展。這也就是社會科學的質性研究(qualitative)模式會遠多於量化研究的重要原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建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