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沒辦法完全確認撙節政策一定會發揮效果,即使是在做實驗,你也必須要嘗試一些不同的變項,但現實的經濟狀況中,是沒有辦法像科學實驗一樣坐在那裡測試等結果的。
在歐洲的諸多實驗可以看見,撙節制度過度實行不一定是好事,而希臘在過去4-5年間經濟已經衰退25%,現在外國的債主都強迫希臘縮編預算、盡快還錢。
有些人開玩笑說,如果你有一家中央銀行可以天天印鈔票,就不用擔心預算不足的問題,要舉多少債就舉多少債,要印多少錢就印多少錢。
償貸關係減緩未來成長
密西根大學經濟學教授沃爾弗斯(Justin Wolfers)則說,借貸就是只是從未來拿錢到現在來用,還要另外付出利率成本,每當有需要借貸就應該要三思而後行。
雷曼兄弟崩垮之後,失業率持續攀升,歐巴馬執政期間通過財政刺激法案,這項法案支撐著2009-2010美國經濟的發展。
當美國財政刺激法案結束後,支撐經濟的主要政策就消失了,因此沒有一致且即時的方法來減低公債,財政刺激法案設計了一個公式,所以每個州可以分配到的資源都有差別,那些拿到比較多資金的州在未來的表現也的確較為出色。
沃爾弗斯表示,國家最大的成本就是還債,高利率的債務每年都會成為國家沉重的負擔,而且很有可能會影響到未來的成長機會。
撙節和公部門規模息息相關
畢因(Sir Charles Bean)曾是金融危機時英國銀行的副行長,他認為人們經常被侷限在自己的眼界內,對英國來說,在歐元區等鄰近國家所發生的事情,都會影響到彼此未來的發展。
當人們討論到撙節,不單純只是預算變少的問題,事實上是跟整個國家的規模有關,民眾反對撙節很多是想要更大的政府部門。而這是一個非常根本的問題,你可以建立一個規模較大的公部門,並且以稅收供養他們,這些方法各有利弊,像是北歐就有健全的公部門系統,國家經濟成長也相當可觀;有些國家公部門並不大,其中有些表現得不錯,有些就不一定發展的好。
公部門在遇見財政危機時特別顯出他的重要性,在遇見預算赤字不斷時,穩固的財政系統就是應急的重要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