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國家檔案館最新公開的一份政府機密文件顯示,1983年中英兩國就香港前途問題展開談判期間,有英國官員曾考慮將港人搬至北愛爾蘭居住。
這個計劃是由雷丁大學學者戴維斯(Christy Davies)提出。他在當年警告說,香港主權移交中國大陸後,550萬港人將沒有未來。
戴維斯建議將全港550萬人搬遷至科爾雷因與倫敦德里之間的一個新建「城邦」(city state)居住。
當戴維斯的計劃於1983年10月出現在《貝爾法斯特新聞通訊報》上時,引起了北愛爾蘭官員費格森(George Fergusson)的注意。
費格森立即向英國外交部北愛爾蘭有關部門的同事發出一個備忘錄稱,「我們目前認為這個計劃具有優勢」。
他表示,該計劃的好處在於,它可以有助於讓聯合派人士了解到,西敏宮政府是真正致力將北愛爾蘭留在聯合王國之內。
費格森說,如果將港人搬遷至北愛爾蘭的計劃成功,這對於確保聯合派對聯合王國持開放態度具有明顯優勢。但他亦承認,對少數族裔社區,包括都伯林,將帶來相應的不利影響。
儘管不清楚費格森在寫備忘錄時是否對建議當真,但兩周後,英國外交部官員斯諾克斯韋爾(David Snoxwell)的覆函顯示,有關建議也許並不值得認真對待。
斯諾克斯韋爾在回函時指出,「看到建議後,我的第一反應是它也許有用,讓550萬港人搬遷至北愛,可促使當地原著居民為了尋求未來發展而放棄自己的家園」。
但他指出,英國不能低估東南亞方向的大批船民亦採取此類方式搬遷的危險。另外,英國接受這些敬畏上帝、遵紀守法,而且有著根深蒂固工作理念的居民,來取代那些離開的居民,有關區內國家可能會安之若素。
斯諾克斯韋爾表示,糟糕的是,這個方案可能對英國與都柏林存在主權爭議的福伊爾灣問題帶來嚴重後果。
斯諾克斯韋爾在覆函中表示,「香港華人主要從事漁業和海事活動」,「我相信你會同意我的看法,即在我們解決福伊爾灣爭議前,讓港人定居在福伊爾灣附近不明智」。
這名英國外交部官員還表示,「我的思緒在整個一天都會難以平靜」。
(編譯/責編:蕭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