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總統任内最後閱兵 134位抗戰老兵上陣觀禮

2015-07-04 11:26

? 人氣

抗戰70周年國防戰力展示,馬總統慰勉抗戰老兵(蘇仲泓攝)

抗戰70周年國防戰力展示,馬總統慰勉抗戰老兵(蘇仲泓攝)

為紀念抗戰勝利暨台灣光復70周年,國防部特別結合漢光31號演習的「國防戰力展示」,4日上午在新竹湖口舉行,馬英九總統以三軍統帥身分主持並校閱空中與地面部隊,以及AH-64E阿帕契攻擊直升機、UH-60M黑鷹直昇機搭載特戰部隊所進行的「地空快速突擊」演練,來驗證國軍新一代兵力訓練的成果。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抗戰70周年國防戰力展示,抗戰老兵著復刻版軍裝參加(蘇仲泓攝)
抗戰70周年國防戰力展示,抗戰老兵著復刻版軍裝參加(蘇仲泓攝)

在今天活動最特別的,共有134位曾參與抗戰的老兵前來參加,其中有24位平均年齡超過89歲、參與過抗戰的老兵,包括都凱牧、陳鴻銓、何永道等3位空軍老兵、徐銘德、周謹江2位海軍老兵,以及何和等19位陸軍老兵,身穿復刻旅抗戰制服,以每車3位老兵,分乘8部悍馬車通閱兵台前,接受觀禮人員的致意。

抗戰70周年國防戰力展示,老兵乘悍馬車登場(蘇仲泓攝)
抗戰70周年國防戰力展示,老兵乘悍馬車登場(蘇仲泓攝)

這次的國防戰力展示參演部隊共計32單位,3858位官兵,比慶祝建國百年的國防展示動員1802位官兵活動的規模大,但從規劃到正式展示只有3個月的時間比建國百年展示足足少了一半時間,參演部隊是從3月23日陸續進駐湖口基地以「先分組、再組合」進行訓練,各軍種負責的抗戰紀念梯隊的也陸續分頭進行,也由於時間的匆促,對歷史考證與各國作法並未詳盡瞭解,所以出了不 少狀況。

抗戰70周年國防戰力展示(蘇仲泓攝)
抗戰70周年國防戰力展示的P40飛機旁邊有擊落的日機標誌(蘇仲泓攝)

例如陸軍的展示M4A4戰車,結果是M4A1戰車,陸軍雖然換了戰車但說明板上就只寫M4戰車。另外,空軍在F-16及IDF戰機,塗裝當年部隊圖騰時,將日本國旗漆上而被日本交流協會關切後塗銷;抗戰飛行員服裝誤用解放軍飛行帽,也讓空軍疲於解釋與更正,但為了重現抗戰的場景,空軍在抗戰梯隊上,在「霍克三型」(Hawk-III)雙翼戰機模型後方加掛了空襲警示燈籠,以及飛虎隊使用的「P-40戰鷹」(Curtiss P-40 Warhawk)戰機旁加入身穿飛行夾克的飛行員服裝。

抗戰70周年國防戰力展示,中為代表日本交流協會出席的尾形誠(蘇仲泓攝)
抗戰70周年國防戰力展示,中為代表日本交流協會出席的尾形誠(蘇仲泓攝)

這次國防戰力展示準備時間短,但國防部相當用心讓更多的民眾參與,在6月11日與23日的兩次預校時,國防部除邀請媒體、各國駐台武官與美方軍事觀察團、退伍將領等團體參觀,更以抽籤方式安排參加國防部粉絲團的成員入場參觀,因此在進行「地空快速突擊」演練時,不時可聽見觀眾驚呼連連。

抗戰70周年國防戰力展示(蘇仲泓攝)
抗戰70周年國防戰力展示(蘇仲泓攝)

在空中分列式,直昇機機隊計EC-225、S-70C救護直昇機、OH-58D戰搜直昇機、AH-1W眼鏡蛇攻擊直昇機、AH-64E阿帕契攻擊直昇機、UH-60M黑鷹直昇機、CH-47SD通用直昇機等26架各式直昇機機隊後,由空軍F-16、IDF、幻象-2000三型主力戰機、AT-3教練機,加上P-3C反潛機、E-2K預警機、C-130運輸機等41架各型飛機編成,共有14型67架參加空中分列式。

抗戰70周年國防戰力展示(蘇仲泓攝)
抗戰70周年國防戰力展示(蘇仲泓攝)

進行空中分列式時,第三梯經國號IDF戰機梯隊左側機,因為「空中尾流」造成經國號戰機搖晃,但飛行員憑高超技術,仍然保持穩定的編隊飛行。

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國防戰力展示」(美聯社)
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國防戰力展示」(美聯社)

而地面部隊由戰、甲、砲車、各式飛彈及UAV無人飛行載具等三軍部隊及新興兵力編成,共有40項229輛裝備在地面分列式中接受校閱。其中引起眾人眼光的是分乘9輛卡車的陸軍特戰連,因任務不同分著各式迷彩的突擊、山地、城鎮、狙擊、反恐、高空滲透、特種地形、特戰蒐報以及高寒地救援等特種部隊,以及海軍陸戰隊的兩棲偵搜大隊的「蛙人部隊」。

抗戰70周年國防戰力展示,愛國者三型防空飛彈發射車(蘇仲泓攝)
抗戰70周年國防戰力展示,愛國者三型防空飛彈發射車(蘇仲泓攝)

另外,中科院研製的蜂眼3D相位雷達車、天弓二、三型防空飛彈車,雄二、雄三反艦機動發射車,以及愛國者二、三型防空飛彈發射車都是外界矚目的焦點。

最後為展現地空快速突擊兵力的機動性與靈活性的演練,不到20分鐘內,從AH-64E阿帕契攻擊直升機、UH-60M黑鷹直昇機到CH47SD運輸直升機在發動機不熄火落地,讓特戰部隊快速出擊,並完成所有快速作戰科目,展現陸軍積極建構的地空快速突擊兵力訓練精良。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