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法國首個製作虛擬實境影片的公司「DVgroup」成立,為大眾帶來新穎的視覺享受,而原在DVgroup內容部門的法蘭索瓦.克萊恩與托瑪.維耶普,想要生產原創內容影片,因此在2016年共同成立新創公司「Digital Rise」。他們認為,未來VR技術的運用不僅是電影,還能製作影集;至於運用在新聞播報上是一大挑戰,因為要有內容敘述,還要讓人能明瞭事件情況。
產出原創內容為目標 決定成立VR新創公司
儘管大眾知道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VR),但多數只知此技術運用在遊戲上,當初怎會想創立專門製作虛VR影片的新創公司?法蘭索瓦.克萊恩(François Klein)直率表示:「我很好奇如何使用新技術來呈現影片,想用VR來說故事,也在摸索要呈現怎樣的內容。」克萊恩2013年接觸VR和360∘影片,並在隔年以製片顧問身分加入DVgroup。
維耶普(Thomas Villepoux)則比克萊恩早先一步,2012年就加入DVgroup,專攻3D立體視覺的他擔任互動式與敘事VR總監。維耶普表示,當時只有DVgroup採用VR這種新技術製作影片,內容部分則跟各式各樣的藝術導演合作,「但生產的內容都是商業廣告,而我們想要製作原創內容,加上DVgroup內容部門2014年擴張,我們決定買下內容部門成立Digital Rise,這樣我們有權決定產出的內容」。
擁有技術卻無設備 VR影片發展太遲又太早
克萊恩與維耶普自DVgroup開始合作至今,已經製作約150部VR影片,不過入圍第74屆(2017年)威尼斯影展VR單元的《愛麗絲:虛擬實境演出》(Alice, the Virtual Reality Play)是全新挑戰,「那是由真人演員進行,可以直接與演員互動」。談到現今的VR影片市場發展,維耶普直言:「一言難盡,從科技面來說,VR影片發展太遲又太早。」
「發展太遲是指我們早有如何製作VR影片的技術和知識,卻到現在才開始產出VR影片」,維耶普解釋,「太早的話,則是還沒有想好如何廣泛播放VR影片,因為沒有太多合適的空間......相關的設施、規範也都沒有做好準備,因此現在拓展VR影片算太早」。克萊恩稱,目前能播放VR影片的影廳不到100間,「現在走的道路是正確的,只是還沒到位」。
台灣VR裝置出色 智產保障助拓寬VR市場
克萊恩表示,VR影片市場的拓展會持續下去,並拿過去手機技術變革為例,「很多時候都是先有體驗」,而要讓更多人接觸VR影片,勢必要對外尋求合作機會。只是大眾能廣泛接觸VR影片,前提是要有VR裝置,維耶普強調,台灣的宏達電(HTC)與宏碁(Acer)在研發VR裝置部分相當出色,「我們拜會這些科技公司,也得到宏碁的支持」。
克萊恩則強調,「方便使用、價格合理、操作簡單」才有助於VR裝置普及化。除了需要資金,若要成立VR影片製作新創公司,會有何建議?克萊恩說,「高質感內容」,並稱強健的智慧財產(intellectual property,IP)保障,能促使拓展VR影片市場。隨著VR技術已被遊戲、影視領域使用,未來新聞報導也能透過VR影片呈現嗎?維耶普直言:「這做法很強大,但也很危險。」
「VR很能挑起人的情緒」,維耶普表示,「會說新聞使用VR影片播報很危險,就是因為VR會讓人有很強烈的情緒感受,且可能讓人搞不清楚實際狀況,若要把VR技術運用在播報新聞上,會是一大挑戰」。對於《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有用VR技術報新聞,克萊恩則認為,這些報導大多只有畫面,並沒有敘事,若新聞要用VR影片呈現,「一定要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