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深信中國的兩個成語,是含有處世的大道理:「物極必反」及「居高臨危」(居安思危)。他在日記中,警告自已要遵守這原則。他解釋道,就他的平日際遇來看,「凡有敗,必有成;凡有成,必有敗。……凡事皆在矛盾之中」。蔣這樣從個人經歷觀察出的道理,與毛的矛盾論有異曲同工之妙。
從一九一○年代開始,蔣一直在尋求高位。當他達到政治頂峰時,他深切體會到,居高位愈久,聚手中之權愈多,會遭逢愈大的敵對勢力,愈有人要削減他的權力,或者要他下臺。明哲保身之道,是在適當的時機,讓出權位,緩和敵對勢力,以便捲土重來。
在蔣的政治生涯中,他就實行這種循環性的進、退策略,一次又一次地運用了這一種政治藝術。在一九二七年的夏天,他在北伐中節節勝利,使他有力量建立起南京政府,控制了富裕的江浙省分,排除共黨於國民黨之外。他正在躊躇滿志時,就碰到一連串的挫折。以汪精衛為首的武漢政府,聯合各方反蔣勢力,以及蘇聯顧問與中共,發起聲勢浩大的倒蔣運動;他在一次與孫傳芳軍隊的戰役中,又遭到挫敗;而他的軍中高級部屬如李宗仁,甚至親密如何應欽者,都說要請他休息一下。
首度下野談戀愛
蔣審時度勢,在這年八月十四日,辭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之職,回到溪口老家,一面遊山玩水,一面寫信給宋美齡,以鄉野之人自居,表達愛慕之情。其詞婉約悲愴:「余今無意政治活動,唯念平生素慕之人,厥唯女士。……顧余今退而為山野之人矣,舉世所棄,萬念灰絕。曩日之百對戰疆,叱咤自喜,迄今思之,所謂功業,宛如夢幻。獨對女士才華容德,戀戀終不能忘,但不知此舉世所棄之下野武人,女士視之,謂如何耳?」
世事瞬息萬變,九月底,蔣前赴日本,會見一連串政要,包括田中首相。同時中國國內各方人員,疾聲呼籲蔣返國復職。當時沒有一人可接替蔣的軍職,如果北伐在功敗垂成之際,無人統馭,因而功虧一簣,是國民黨各派系不能接受的事。另外,汪精衛主持的武漢政府,發現大批蘇聯祕密外交文件,明白指出蘇聯在華的陰謀,要「迫害國民黨左派勢力,把武漢政府變成共產黨的傀儡政權。」武漢當局,立即驅除蘇聯顧問,清除中共黨員,解散自已的政府,由南京政府主持全局。
在這種情勢下,蔣於十一月返國;隨後於十二月與宋美齡在上海舉行盛大典禮中結婚;到了次年一月七日,重任總司令之職;二月間,北伐軍繼續北上,於六月八日完成使命。
第二天,蔣又宣布辭職,六月十四日,偕著他的新婚夫人,再度回到溪口。許多人,包括他的親密友人張靜江,都感到意外,不知道他為什麼出此一舉。原來,這是他微妙的一招。在一件大功告成之際,表示謙意,退不居功,更引人敬重。可以預期地,他在南京政府籲請之下,於六月十七日復職。十月十日他就任國民政府主席之職,成為中國的最高領袖。十七年來,中國在一個政府,一個領袖之下,大體統一;這也是蔣花費了同樣長的時間,所達到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