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歲飄洋過海來台灣、卻因為在獄中傳一張紙條就被槍決,這樣命喪台灣的外省籍青年有多少?10月份促轉會公告第一波白色恐怖時期有罪判決撤銷千筆公告,而今(31)日促轉會媒體餐敘上,被問起是否替「真匪諜」平反時,長年致力於人權議題之兼任委員尤伯祥分享一個故事,是1956年被槍決的外省青年崔男──他死的時候才25歲,在台灣沒有家人。
據網路資料,1954年發生「綠島獄中組織案」,部份受刑人因為不配合「一人一事良心救國運動」遭清算,獄方於菜園抄出政治犯抄寫左翼思想《唯物辨證法》多本筆記,隨後數十人受牽連、10餘人遭判死刑,其中1人就是尤伯祥說的崔男。
尤伯祥表示,崔男原先是遭判無期徒刑,後來在綠島新生訓導處傳紙條,據了解紙條上主張「韓戰越戰是民族解放戰爭」。因為這張紙條,崔男被控「著手實行叛亂」當時同一批被告有5、6個都在法庭上喊冤、向審判官表示有被刑求,軍事審判法庭上也當庭檢驗傷痕,「檢驗結果是通通都有傷的,但還是給人家判死刑。」
於是,一名外省青年年僅25就被槍決。對於崔男遭判死刑,尤伯祥指出,崔本人確實有參加過共產黨、思想也是左派的,問題是:「他在獄中傳紙條,你就說他『著手實行叛亂』?」
「匪諜」要不要平反?
日前促轉會公告白色恐怖時期有罪判決千筆撤銷公告多為1950年代案件,其中不乏中共地下黨成員,因此本日促轉會餐敘上,有記者提問:是否要替「真匪諜」平反?對此,促轉會發言人葉虹靈說,其實很難單純去問「匪諜要不要平反」,而是該回到當時時空背景來討論。
「他們(政治犯)當初參與的狀況也不一樣,有的真的是共產主義思想,有的是因為分配土地……轉型正義就是從國家的角度去思考當時做了什麼,而中華民國當初軍事審判的所作所為已經違反憲政,以這標準來看,省工委的案子是站不住腳的。」葉虹靈說。
而尤伯祥以崔男案來思考:「你今天參加一個地下黨、共產黨,你就是匪諜了嗎?匪諜也是要從事諜報活動,但我們看過去的案子,你可能只是參加地下黨就是匪諜,參加組織就是『知匪不報』……」
尤伯祥與葉虹靈皆提醒白色恐怖案件應由「個案判定」,而尤伯祥表示,首波有罪判決撤銷公告即是建立審查基準的一個基礎:「我們從單純的案件出發比較容易建立一些審查基準,我們判斷這案件有沒有違反自由民主憲政秩序,像這個傳紙條的案子,有沒有可以判人家死刑的法條、有沒有違反罪刑法定主義,後面(其他案例)就可以判斷。」
對於崔男明明遭受刑求法官卻還是判死刑一事,尤伯祥感嘆,他們每個都說被刑求、紀錄也有,但判決書好像沒有這回事,明明被刑求,法官連理都不理,這樣的審判文化,其實一路延續到解嚴後。尤伯祥說,自己1999年剛執業時也常碰到被告說被刑求,但法官完全漠視,頂多寫個信去警局問問,警局的回答也是千篇一律:「我們有請他吃便當、請他抽煙、終於突破心防,被告承認犯行,這時被告就講不出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