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75年前,1940年的美國國慶日,時任美國總統的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邀請十幾名記者到他位於海德公園(Hyde Park)的家中,這次記者會也催生了往後影響人類且改變世界甚鉅的著名「四大自由」(the Four Freedoms)。
As #FDR put it "it is time for America to become fairly radical for a generation" #Fight4Freedoms http://t.co/J1chgVIBxA
— Harvey J Kaye (@harveyjkaye) 2015 7月 28日
留給後世些什麼
在第8年的總統任期,羅斯福正式宣布準備把總統圖書館過戶給美國政府,所有政治觀察家大都對他的決定感到擔憂,當美國這艘巨船準備渡過二戰的狂風暴雨摧殘而邁向穩定航程的同時,這位舵手卻似乎想下船了。
私底下,羅斯福向妻子愛蓮娜(Anna Eleanor Roosevelt)承認,他認為自己的步調慢了下來,已不像從前那般對政治充滿熱情。自1938年的期中選舉開始,國會中無論是共和黨或是民主黨的南方議員都堅決反對進一步擴大美國領土,此舉也扼殺了許多國內立法的新希望。
歷史上,羅斯福的新政當時似乎已經結束,時任司法部長的傑克森(Robert Jackson)晚年回想,認為羅斯福已經完成了一個總統在內政上所有能做到的任務。
回到海德公園,社會上的輿論猜測羅斯福仍將投入第三任的總統競選,當年7月5日,羅斯福在他退休後準備用來當作研究室的新房間內召開臨時記者會,這場重要記者會的受邀者事前卻幾乎不了解其重要性。
站在桃新花木的書桌後,用天馬行空的方式,羅斯福開啟了他最著名的一場演講,也扭轉了日後人們對於自由的想像。
As FDR reminded us, a nation’s greatness is judged by how it treats the people most in need. pic.twitter.com/xgxSuHSuFe
— Bernie Sanders (@SenSanders) 2015 7月 24日
「四大自由」的催生
身為當時尚未參戰的美國領導人,羅斯福在關於歐洲問題的討論中告訴記者,他認為最重要的自由是「訊息自由」(freedom of information),這個詞彙甚至比新聞自由更加重要,由於這關係到所有種類的訊息,這個國家的居民能獲得各式各樣的資訊,而不用經過任何審查,居民能在國家或是世界上的每個角落接受新聞,也能擁有各式各樣的溝通模式。
同時,他也提出了另外三個普遍的自由,包括「信仰自由」(freedom of religion)、除非主張推翻政府,否則人人皆有「表達自我的權利」(freedom to express one’s self),以及主張人們要有「遠離恐懼的自由」(freedom from fear),無論是任何國家或政府,皆不能威脅人民的生命安全。
《費城詢問報》(Philadelphia Inquirer)的記者哈尼斯(Richard Harkness)持續追問,他補充第五個自由應該是「免於匱乏的自由」(freedom from want),像是開放自由貿易等。而羅斯福也回應,他認為免於匱乏的自由從另一方面來解釋即是降低國與國間的障礙,使雙方文化能進行交流,而經濟問題應擺在第二位,但他認同這的確是第四個重要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