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穩中有「進」變成穩中有「變」,上海華東理工大學經濟系宏觀經濟教研室主任沈凌向《德國之聲》分析,領導層在此時此刻改變口風,觸發點是第三季經濟數據不如官方預期。「經濟學界大概半年前已經覺得,中國經濟並不如官方所說般樂觀。這是第一次民間和官方判斷一致,所以我們並不感到意外。」
上月出爐的GDP增長率跌至6.5%,創十年來新低;反映需求的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 (PMI) 亦下降至兩年來的低點,凡此種種跡象都促使官方承認現實。沈凌指出﹕「最明顯是股市反映出來,從前資優股增長都很穩定但第三季度也不及以往樂觀。這是很好的指標,說明現在經濟形勢的確非常嚴峻。」
他預計,明年中國GDP增長率很有可能進一步跌破6.5%,唯一轉機恐怕只有特習會。「明年走勢完全取決於年底的中美談判,中國經濟短期內的最大波動因素就是美中貿易問題,如果中美達成妥協,明年走勢會好一點,不然非常不樂觀。」
他解釋,在貿易戰之下中美廠商因著對前景悲觀,紛紛趕緊提前完成交易,以致中國對美國出口在前陣子提早消化,因此可以預期來年出口數據會惡化。
經濟下行有利「國退民進」?
觀乎中央的定調,除了美中貿易戰,當前另一個最迫切的難題是民營經濟收縮。那會促使「無形之手」再度延伸嗎?沈凌不認為會加劇國進民退,反而中央調整經濟預判對民企是好事。
「過去上面沒有意識到民企比國企經營承受更大壓力,例如在去槓桿、環保和稅務政策上,跟下面感覺不太合拍。如果上面現在覺得經濟困難程度遠超想像,可以預期未來政策會更大力度幫助民營經濟復甦。」
他認為中央需要解禁,容許民企進入某些行業禁區和國企專屬的融資渠道,才能令民間經濟真正脫胎換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