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看台灣選戰》馬英九選前提「不排斥統一」是有心還是無意?

2018-11-14 12:18

? 人氣

馬習會,兩岸領導人馬英九、習近平歷史性的握手。(顏麟宇攝)

馬習會,兩岸領導人馬英九、習近平歷史性的握手。(顏麟宇攝)

曾經擔任中華民國總統的馬英九在一次演講中提出「新三不」,各界反應不一。有人說他違背了當初「不統」的主張,有人說他一向如此,無所謂轉彎。 眼看九合一地方選舉迫在眉睫,統獨爭論卻越演越烈。德國之聲請來專家詮釋,箇中奧妙還不止如此。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馬英九曾經擔任過中華民國總統,在2015年與習近平在新加坡見面之後,2018年的11月7日,在他紀念馬習會三周年的場合,提出了「新三不」:「不排斥統一、不推動台獨、不使用武力」。

根據演講影片,馬英九在提出「新三不」之前也提到:「我們認為根據憲法的精神,思考兩岸的未來,我們不能排除統一的選項,但絕不會推動台灣獨立、兩個中國、或是一中一台。 」

這番話傳出後隨即引發諸多效應。

首先是蔡英文用英文發推特響應「此類發言出自前總統之口,尤其會造成國際社會的誤解,傷害台灣人民為自己的未來做決定的權利。 」行政院長賴清德則批評:「卸任才多久,就馬上改變,露出馬腳」。

針對蔡英文的批評,馬英九回應台灣記者採訪時表示:「那是馬習會三周年的研討會,那個場合是可以發這種言」,澄清「跟地方選舉完全沒有關系」。 他也認為,蔡英文做此反應,是在選舉前夕「轉移話題」。

德國之聲針對這一連串的來回喊話,採訪了前中山大學前社科院院長林文程。

林文程:馬英九曾經說話未經深思熟慮

林文程認為,雖然馬英九曾經擔任過總統,應該了解自己的言行會被放大檢視,尤其適逢選舉,自然會成為被應用的話題。 但是,考慮到馬過去有幾次說話未經深思熟慮的紀錄,再加上馬英九本身的政治立場就是不排斥統一,如果是未經思考而說出的論述,那就沒有太大的意義。

他表示,反而是適逢選舉,國民黨內候選人大都沒有積極支持,「就顯示了他們了解到,馬前總統的『不排斥統一』論調對台灣絕大多數人民來講是不能接受的。」另一方面,如果馬英九預期到後續效應,而選擇在這個時間點提出了這個「新三不」,那就有揣測的空間了。

根據中華民國《國家機密保護法》的規定,涉密人員在卸任三年內有出境管制,須向原服務機關審酌。 從2016年5月20日蔡英文就職總統以來,馬英九將在2019年5月20日卸任滿三年。

馬英九若前往中國,有很大的機會可以見到習近平

先前馬英九卸任不久之後要去香港演講,被政府駁回。 明年三年限制解除之後,馬英九就不需要向政府機關報備,有了出入大陸地區的自由。林文程提到,「那麼,以馬英九過去曾經在台灣任職的級別,他前往中國,有很大的機會可以見到習近平。 他現在的表態,自然會讓他在中國比較受到歡迎。 」

林文程也提到馬英九可能成為取代連戰的人。多年以來,連戰積極奔走在兩岸當中,也多次與習近平會談。然而連戰年事已高,也逐漸失去影響力。 他說,「但是連戰已經老了,逐漸失去影響力,在兩岸關系中扮演的角色,可能逐漸退下來。 那麼,接下來取代連戰的角色的人,很可能就是馬英九。 」

這位兩岸問題專家說,從馬英九後續響應蔡英文的態度中可以看出,他已經意識到他的講話對選情是有傷害的,現在正在控制這個傷害,把影響降到最低。「但是他在研討會是深思熟慮還是不經意,要他自己才會知道。 」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