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工資的調漲,一直是社會大眾最關心的議題,從1997年至今18年,總共調漲僅4168元。工資調漲的規定,是根據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在1988年通過的《基本工資審議辦法》,勞動部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於每年的第三季實施討論,今年的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議於12日下午在新莊聯合辦公大樓舉行,由勞資學政四方的代表於會中討論。
自2011年來,雖然工資年年都有調整,不過受限於勞資雙方的角力,調幅不高,目前的最低基本工資為每月2萬0008元,時薪則為每小時120元。不過,勞團主張基本工資至少應調至26K,才夠台灣勞工基本的生活開銷所需。
回顧我國的工資調整相關規定,可以追朔到行政院勞委會於1988年通過的《基本工資審議辦法》,確定了制訂工資的相關政策,並開始逐年審議。
受金融風暴、產業外移影響 政府曾十年未調基本工資
在1997年將每月最低工資調整至15840元後,因亞洲金融風暴以及產業外移的衝擊影響,直到2007年,陳水扁政府的時任勞委會主委李應元才首度表態「支持調漲」基本工資,並於同年7月1日將基本工資調漲9%至17280元、時薪納入假日工時制,從66元大幅上升至95元。
當時政治大學經濟系教授黃仁德表示,打工族在工作保障等各方面都比正職人員差,的確應有不同的時薪計算公式。直至今日,時薪、月薪脫鉤計算都仍在討論中,尚無下文。
馬英九政府於2008年上任後,因遭逢全球金融風暴,國內多家企業發不出薪資,紛紛祭出無薪假因應,民生困頓,經濟上面臨重大衝擊,基本工資的調整也就無望。
2010年 基本工資審議會改由勞、資、政合組
而在2010年,勞動部的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出現重大變革,時任勞動部長王如玄表示,鑑於每年的基本工資審議都會造成勞資嚴重對立,因此往後審議成員的組成將由現行的官方佔多數改成勞、資、政三方各7位代表議決,並將會議結果上呈行政院,由行政院核定公告後實施。
2010年的工資調漲也順利通過,2011年元月起,月薪調漲600元至17880元、時薪漲3元至98元;往後,每年的工資都有微幅調整,2012年元月起則調整為月薪18780元與時薪103元;但從2012年開始,台灣經濟又因為歐債危機陷入不景氣的情況。
2012年 政院首度拒絕工資審議會提案
該年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的提案首度遭行政院以經濟不景氣為由拒絕審議會提案,這也是自1968年之後,行政院首次拒絕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提出的基本薪資,時任勞委會主委王如玄請辭下台。
雖然2013年元月並未調整月薪,時薪則增至109元,但時任行政院長江宜樺在同年4月初批示勞委會提出的基本工資調漲案,並於4月2日宣布,月薪制基本工資從1日開始,調整至每月19,047元新臺幣。
避免勞資爭端 消費者物價指數達3%才召開審議會
2013年08月28日,勞委會召開第26次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達成共識決議每小時基本工資自2014年元旦起,從109元調整至115元;每月基本工資自2014年07月01日起調整至19273元。
當時馬政府希望避免每年基本工資審議造成的勞資爭端,因此在2014年元旦開始,也設下「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累計達(含)3%以上,才能再度召開基本工資審議會的門檻。
2014年的8月25日,為最近一次的基本工資審議會,卻造成不少爭議,原因在於資方拒絕出席,最終僅有兩位代表列席,創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首例,此舉當時也造成社會大眾普遍反感;不過,此次審議還是將工資調至現今的20008元月薪以及120元時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