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邁入減稅第二循環 曾巨威:民進黨為明年勝選,拿租稅政策鋪陳

2018-11-17 09:10

? 人氣

以自動化設備投資抵減為例,從最早《獎投》開始,當時自動化可以說是「流行名詞」,當初經濟部認為,自動化設備是未來科技發展趨勢,應該予以補助,但是,企業如果在競爭壓力下,不管政府補貼與否,都會自動去做的投資,政府多做事浪費錢,政府給予租稅獎勵,「基本上,就是浪費錢。」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20180719-台北南港展覽館19日舉行「2018台灣生技月暨生技大展」,圖為自動化機械處理手臂。(顏麟宇攝)
中國科技大學財稅系兼任教授曾巨威指出,租稅工具到底該不該用,有一個很重要判准依據,就是企業不管政府補貼與否,都會去投資的項目,政府基本上就不該提供投資抵減。圖為自動化機械處理手臂。(資料照,顏麟宇攝)

「租稅減免之所以要小心,因為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它由小變大由短變長,調整改革過程要付出很大社會代價」,曾巨威表示,智慧機械的投資抵減,就像早年的自動化設備投資抵減一樣,從《獎投》開始,政府整整補助了50年,期間造成國庫的稅損高達數兆元,政府應該記取《獎投》與《促產》投資抵減「易放難收」的教訓,不能以租稅獎勵帶動民間投資,有具體成效為由,重啟機器設備的投資抵減。

「政府給予投資抵減,表面上企業配合政府投資台灣,但這樣的效果是扭曲的,從資源配置角度,是資源錯置。」

引台商回流 租稅獎勵非唯一選擇

曾巨威不諱言,台灣目前的投資大環境,在中美貿易戰開打後,台商的確面臨供應鏈重新佈局的需求,但吸引台商回台,並非一定得靠租稅獎勵不可,把整體投資環境弄好的同時,「對廠商施以小惠(例如土地房屋稅減免),或許在特殊狀況下有必要性,如果沒有把合理環境弄好,只是施以小惠,我認為沒有用。」

曾巨威強調,現在討論「智慧機械」定義,其實沒有太大意義,因為經濟部一定會端出一套說法,至於中小企業利用智慧機械投資抵減,推動產業升級的說法,過去幾次稅改也都被拿出來講過,就像去年通過營所稅從17%調高為20%部分,當時針對中小企業部分,也給予折衝條款,讓中小企業稅率分3年調高為20%。

「從歷史經驗,只要有租稅減免,大部分優惠都被大企業拿走,因為他們比較理解法令,先前,《中小企業發展條例》針對中小企業提供員工加薪抵稅的優惠,實施幾年下來,真的有效果嗎?從申請件數與金額來看,也沒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上祚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