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駐中國大使溫斯頓.洛德說,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是正確的框架,不應該改變。而其關鍵在於「模糊陳述」。洛德說,美國「不會準確說出其含義」。洛德認為,歷史證明了這種「模糊」,既「足以滿足中國的關切」,也盡美國所能「滿足了台灣安全和外交上的關切」。
參與了尼克森總統、季辛吉博士打開中國大門全過程的洛德說,打開中國大門面對的關鍵問題是台灣問題。中國當時做了重大讓步,容忍了美國與台灣保持實際上具備了經濟、安全、政治等所有常規關係的非官方關係,而美國則忍痛切斷了與盟國的邦交關係,因此,美國的「一中政策」始終有其模糊性。
1971年周恩來與洛德在人民大會堂。(美國之音)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有這個一直總是模糊陳述的『一個中國』原則,它符合中國的原則,即只有一個中國,這我們表示認知,但我們不會準確說出我們認為的含義。畢竟,台灣長期以來也認為它代表了『一個中國』,現在它有了一個更加微妙的立場。即使現在,台灣也說是『一個中國』,但有不同解釋。」洛德認為,這種模糊陳述確保了美中關係幾十年的平衡。但是,習近平上台加大了對台灣的打壓,實際上挑戰了這一美國模糊陳述的「一中政策」。
美国前驻华大使温斯顿·洛德说,美国的“ #一个中国 ” 政策是正确的框架,不应该改变。而其关键在于“模糊陈述”。洛德说,美国“不会准确说出其含义”。洛德认为,历史证明了这种“模糊”,既“足以满足中国的关切”,也尽美国所能“满足了台湾安全和外交上的关切"。 pic.twitter.com/nT91lQNTQE
— 美国之音中文网 (@VOAChinese) 2018年11月19日
洛德表示:「目前,北京正在擠壓台灣,奪走它的邦交國,削減到台灣的旅遊,對其它國家和企業施加壓力,看他們跟台灣在做些什麼,因為北京不喜歡蔡英文領導、原則上支持獨立的民進黨。但蔡英文執政後所做的並沒有在挑釁,她支持維持現狀,她並沒有試圖推翻任何她的前任簽訂的協定,她甚至提到了中國希望她重申的『92共識』是個事實,儘管她沒有重申,而是說是個事實。她談到了包含『一個中國』原則的中華民國憲法。」
「一中政策」是為打開中國大門和兩國最終建交所要面對的台灣問題而建立起來的一種妥協。經過四五十年,當年兩國建交的地緣政治動因:共同對付蘇聯,早已不存在;之後維持兩國關係的經貿基石現在也受到極大動搖,在這種情況下,是否有必要修改「一中政策」並簽署新的兩國關係公報?洛德的回答是否定的。
1972年2月28日,美國代表團和中方人員合影。前排中間五人左起:季辛吉、葉劍英、尼克森、周恩來、羅傑斯。美國國務卿羅傑斯後面是洛德,洛德後來成為美國駐中國大使。(美國之音)
他說:「不,不,我認為『一個中國』政策仍然是正確的框架,我們不應該改變它。我只是說,因為中國對台灣的壓力,他們切斷了與台灣的政治對話,對台灣施加經濟壓力和外交壓力,這意味著美中關係處於一個更加緊張的狀態,但並沒有失控。我認為,中國意識到使用武力對他們來說是個巨大的危險。所以我們必須維持『一中政策』,拋棄它會對美中和美台關係都帶來不穩定。」
1988年6月1日,美國駐中國大使洛德在北京大學的露天講座中對300多名中國學生講話,回答的問題從如何獲得美國簽證到如何評估毛澤東。洛德說,毛有遠見,但鄧小平是他見過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世界領導人之一。(美國之音)
洛德認為,無論如何不應該調整這一已經建立起來的非常敏感的平衡。但他也不排除在某個時刻有另一個雙邊關係的一般性公報,雖然他認為要建立起來很困難,但是他說,「當然不需要一份專注於台灣的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