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健銘觀點:年輕人為什麼想離「家」─新加坡大選觀察

2015-09-01 05:50

? 人氣

新加坡國會大選將於9月11日舉行,這篇文章會簡明地介紹這次選舉的各個特點,作為選舉觀察的一個導引參考。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選民結構有何特點?

2015年7 月23日,新加坡《聯合早報》就曾報導指,「銀髮選民力量不容忽視」,理由是在過去十年,年滿65歲的公民增加超過16萬人,增幅是老中青人口之最。在2004年到2014年間,年滿65歲人士的比率,從7.8%增至11.2%;與此同時,20到39歲人士的比率,從30.9%降至20.9% (19歲及以下的比率,亦從27.3%降至22.1%) 40-64歲人士的比率,則從34.1%增至37.7%。近年新加坡政府如「建國一代」等政策,著意聚焦於年老人口,大概與此也有關係。這些人口數字值得參考,是因為按規定,每個公民都必須投票。雖然上述新加坡統計局數字並未區分有投票權的「公民」,與沒有投票權的「永久居民」,但按《聯合早報》說法,過去十年公民佔總居民人口超過85%,所以數字有參考價值。

問題是,年老人口是否就一定會傾向支持政府?記得在上屆大選,曾到反對黨工人黨的實龍崗(Sernagoon)造勢大會觀察,見到不少在場人士,其實都介乎40-64歲,這意味,較年老人口未必就是執政黨的鐵票。

這次大選有何重大意義?

不少媒體都已指出,這是李光耀逝世後的首個大選,也是首個反對黨派會出戰每個選區的一個大選。著有《成長在李光耀時代》的李慧敏,則指這次選舉會決定新加坡「是否邁向兩黨制」。

總理李顯龍為這次選舉意義的定調,是「決定國家未來15年到20年和人民合作的團隊,以及決定新加坡下一個50年發展方向」。而在剛發表的群眾大會演說,李顯龍多次提到李光耀,藉以提醒選民執政黨與新加坡成功的關係,暗示選民要小心選擇。這是執政黨的一貫競選策略之一,即呼籲選民應參考往績(track record),不要輕率決定、以國家前途作「賭注」。

最大反對黨工人黨今次較少提到上屆提出的願景,即強各黨平衡的「邁向第一世界議會」(move towards First World Parliament),改而提出「主宰你的未來」願景(empower your future),提醒國民思考未來新加坡發展國家的位置、民間的角色這類新的權力關係政治想像。工人黨黨主席林瑞蓮指政府代表長期出現於社會每一個角落,並不健康,原因是民眾能夠自我管理,不需要政府權力滲透到社會每一處。某程度上,這理念得到和議;學者Eugene Tan認為,新加坡50週年國慶之後,更需要公民持續積極參與政事討論,且過程不一定需要國家導引。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