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中國經濟走緩,南韓出口已連續8個月呈現衰弱,南韓產業通商資源部(Ministry of Trade, Industry and Energy)1日公布,八月出口較去年同期大減14.7%,創下2009年以來最差紀錄。
據統計,出口占南韓總GDP約略五成;中國又是南韓最大的貿易夥伴,2014年在南韓的出口總額中占30%,故中國的經濟成長趨緩,加上進口替代的新政策推動,人民銀行又放手讓人民幣自由貶值,南韓受池魚之殃在所難免。
根據數據顯示,以出口為主的經濟體今年都出發出口衰退現象,歐亞兩洲尤然。今年上半年受希臘金融風暴衝擊,法國衰退16.8%、義大利衰退15.7%、德國衰退14.2%;據中國海關公布的數據,中國7月出口衰退8.9%,亞洲各國出口數據也都應聲下滑,印度出口衰退16.0%、巴西衰退14.7%、馬來西亞衰退13.7%、新加坡衰退13.1%、印尼衰退11.9%,連日幣大幅貶值的日本都衰退7.8%。
摩根士丹利證券(大摩)全球外匯策略部主管芮迪克(Hans Redeker), 更是點名10 個與中國貿易關係密切的國家,是為「麻煩10國」,台韓皆入榜,這些以中國為主要出口市場的國家,不僅出口將因中國經濟走緩而衰退,貨幣也將受到人民幣貶值而跟貶。大摩進一步指出,中國盼以貨幣寬鬆的方式,讓大陸企業在全球的銷量競爭中提升優勢,卻進而傷害到南韓、台灣、新加坡、泰國等面臨低通膨的國家,迫使各國央行轉而透過貨幣貶值來打擊通縮威脅。
一份澳盛銀行研究中心(ANZ Research)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亞洲國家目前的困境是因為全球貿易極度不振,可以被稱作「出口衰退」。報告稱,雖然美國的收入基本面有所改善,但是亞洲國家的貿易卻沒有因此有起色。這反過來拖累了全球貿易,造成惡性循環,致使許多亞洲國家的出口呈現負增長。
人民幣帶頭貶值,亞洲各國隨後跟進,希望能以貶值來刺激出口。但各國展開的貨幣大戰,也是這波出口衰退的關鍵因子之一。貨幣貶值迫使國內購買力減弱,各國進而怯於進口。簡言之,一個國家為刺激出口而干預匯率,貨幣貶值後卻無力進口,間接造成了別國的出口疲弱,重蹈了二次大戰前的景象。
芮迪克指出,中國需大幅擴張財政支出才能振興經濟,進而影響亞洲各國,才能扭轉新興貨幣的跌勢,但是否會如此仍不確定。多位專家表示,亞洲金融市場的混亂尚未結束,現在最大的不確定因子,就是美聯儲升息的時機。北京大學商學院教授鮑爾丁(Christopher Balding)也指出,美國升息之後,新興貨幣將面臨更大的壓力,將直接誘發中國和其它亞洲市場的資本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