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曉紅觀察:英國的集體遺忘症

2015-09-07 07:20

? 人氣

若有興趣查看任何英人是否有祖先是奴隸主﹐請見﹕Legacies of British Slave Owership Database: http://www.ucl.ac.uk/lbs/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而為什麼英國大眾會對奴隸制度的史實感到驚訝不已﹖許多英人不僅對大西洋奴隸貿易這段與工業革命息息相關的歷史不清楚﹐對英國在大西洋奴隸貿易中扮演的角色更完全不知。這部份原因或許與奴隸農場的地理位置有關﹕農場位於加勒比海島嶼﹐距離英國有三千多哩之遠﹐似乎方便遺忘。中立的語言暗藏着不為人知的醜惡歷史﹐當年的奴隸貿易商﹐如今僅被英人稱為「西印度群島商人」﹐而奴隸主僅被稱作「西印度群島拓植人」。

爭取將馬麗思可爾(Mary Seacole﹐十九世紀出生于牙買加﹐在大戰期間服務英人的知名護士)列入英國歷史教材的運動組織人
爭取將馬麗思可爾(Mary Seacole﹐十九世紀出生于牙買加﹐在大戰期間服務英人的知名護士)列入英國歷史教材的運動組織人。(白曉紅提供)

喬治歐威爾以他的個人背景﹐也就是家族直接參與大英帝國的海外擴張和殖民﹐特別了解這個集體遺忘的過程。他曾說﹐英國就像一個富豪家庭﹐對它的財富來源保持充滿罪惡感的沉默。我和許多英人談過英國的殖民史﹐最讓我不解的是他們對本國這段歷史的一無所知。倫敦格林威治擺着第一艘航行于中英之間的貨船﹐專門從中國運來各種農產品和布料。而提到「鴉片戰爭」之時﹐一位七十多歲的女士卻對我說﹐她「從未聽過這回事」。更不用說一般年輕人了﹐他們很多人連興趣都沒有。

集體遺忘的最主要方式﹐是透過歷史教育的欠缺。眾所週知﹐日本和中國都經歷過集體遺忘的過程。在英國歷史教育裡﹐殖民史也是一直被忽視的。大英帝國歷史及其奴隸制度﹐在學校歷史課裡最多輕描淡寫﹐有些教師甚至完全不教。演員和導演Daniel York就這麼說﹕「坦白講﹐我小時候上學時從來沒被教過大英帝國的歷史﹐唯一被教過的是有關大尉立威斯頓(David Livingstone﹐十九世紀教士)的史勣﹐作為西方殖民主義裡比較可被接受的人物。小時候我模糊地知道英國曾是帝國這一回事﹐但至於帝國帶來的一切﹐如侵略﹐屠殺﹐控制和剝削等等﹐都不清楚。英國的歷史教材似乎從中世紀君權突然跳到工業革命。唯一能見到「帝國」的樣貌﹐是在電影裡。我特別記得Zulu這部片子﹐麥克凱恩(Michael Caine)主演﹐但影片裡呈現的僅有男性白人英雄和沒有表情的非洲「野蠻人」。

 第一艘從中國載回各類產品的英船 Cutty Sark (Dave Barkway 攝)
第一艘從中國載回各類產品的英船 Cutty Sark(Dave Barkway 攝,白曉紅提供)

「後來我驚訝地發現﹐帝國對我民族的影響﹐我知道的很少。大家都知道香港曾是殖民地﹐但我相信大多數的英人根本不知道這殖民地是怎麼『贏得』的。我第一次聽到鴉片戰爭﹐是我年輕在當演員時﹐一位導演隨意地對我說﹕『你們邪惡的東方人和鴉片戰爭。』後來我慢慢閱讀才憤怒地得知全情。我也得知當時在香港和新加坡(我的家庭來自新加坡)存在的種族隔離似的狀況。讓我覺得可笑的是﹐西方人總愛批評中國和北韓的國家宣傳體系﹐雖然那是事實﹐我也同時覺得英國人對自己的歷史並沒有抱持一個平衡的史觀。」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